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鲍列夫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鲍列夫
尤·鲍·鲍列夫(ЮрийБорисович Борев,1925-),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所研究员、文献学博士、教授,苏联著名美学家,“新审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研究审美范畴著称,主要著述有: 《论喜》 (1957)、 《基本审美范畴》 (1960)、 《论悲》(1961)、 《美学引论》(1965)、《喜》 (1970)、 《美学》(1981年第三版)。
鲍列夫的美学观点与斯托洛维奇、涅陀希文等人接近,此派力主美学研究不能脱离人类社会历史,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即社会认识,因而被称为“社会说”派,又称“新审美派”。他们认为美学的对象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其中包括艺术。他们把马克思的“从实践精神上掌握世界”的原理作为出发点,认为“对世界作实践的、精神的掌握”的特点, “使我们能够认真地去认识对现实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的特点”。 “美学是关于对世界的审美掌握的本质和最一般规律以及关于这种掌握的最高形式即艺术的科学”。在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问题上,鲍列夫等人主张美根源于人类的客观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一方面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另一方面,对象本身的属性、尺度、规律为人所掌握,成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未经改造的自然也成为“人化了的自然”,而客观世界、对象成为“人的作品”,人在对象中直观到自己的本质力量,因而引起审美愉悦、享受。所以,美的本质是客观的,社会的。 “ ‘社会说’正是把现象的客观的社会的属性解释为审美本性的。……社会生产包括我们所见到的整个世界。现在,世界的一切现象或者是被人的劳动所改造(“第二自然界”),或者是被掌握的对象,再不就是人的未来的、更雄伟的力量的武库。而同社会的历史、同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毫无关系的现实现象是没有的。现实现象的审美属性或审美价值的源泉也就在这里。换句话说,美就是现象的肯定的社会价值,这一价值是由现象同人类生活的客观的、社会所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现象的最广泛的肯定的社会意义,它对人类、对社会发展目的的意义,也就是这一现象的审美价值。”鲍列夫在艺术本质问题上属“艺术审美本性”派,主张艺术的本性、内容和形式,都根源和取决于它的认识对象。艺术的典型性格不仅概括了一定阶级和历史具体特征,而且体现了全人类内容。人道主义是艺术的本性。所以,艺术的本质是审美。
以鲍列夫为代表人物之一的“社会说”,在苏联美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中国美学界也有巨大影响。
-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如出行。在旧社会时期,人们出行都是依靠自行车,或者是十一路公交车。而在现在,出门有滴滴,骑车有共享单车等等。
-
1851年9月至1852年4月,太平天国在永安进行的军政建设。金田起义后,太平军经过九个月的战斗,于1851年9月25日攻克广西永安,这是太平军占领的第一座州城。洪秀全利用清军不敢轻举妄动,出现暂时对
-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 "> 耸人听闻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使人听后大为惊骇。 使用类别:用在「惊恐骇人」的表述上。 耸人听闻造句:01我这么说绝非耸人听闻,而是真有其事。 02这本书里所讲的都是耸人听闻的真实案例。 03最近发生的这几桩社会案件,实
-
语义说明:比喻境况逐渐进展至美好的境界或兴味渐浓。 使用类别:用在「愈来愈好」的表述上。 渐入佳境造句:01他喜欢先苦后甘,渐入佳境的感觉,令人回味无穷。 02他们的感情已经渐入佳境,看来应该不久就会
-
柴门照水见青苔,春绕花枝漫漫开。路远游人行不到,日长啼鸟去还来。
-
梦见自己疯了,会文气横溢,智力超人。梦见参观疯人院,会被任命为学校校长。梦见与疯人谈话,要遭厄运。梦见治疗癫病,会染上恶习,失去自控能力。梦见妻子疯了,夫妇会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
叶公好龙文言文翻译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大家一定不陌生,下文是小编整理的叶公好龙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叶公好龙:原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
-
一、 语义说明:形容用冷静的眼光在旁观察。 使用类别:用在「静止旁观」的表述上。 冷眼旁观造句:01他先冷眼旁观,注视一切,准备伺机而动。 02冷眼旁观的人往往能够看出事情的癥结所在。 03我劝你还是
-
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 鹊桥仙 作者:秦观年代: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