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本居宣长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2 19:42:07阅读:342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本居宣长

本居宣长(1730—1801)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国学研究家、和歌作者。幼名富之助,后改名为荣贞,字弥四郎。生于伊势国(今三重县)松坂本町。青年时曾到京都学习汉学和医学,后回家乡开业行医,并向门徒讲授日本古典著作,从事国学的研究和著述。理论方面的著作有《排芦小船》、 《紫文要领》、 《石上私淑言》、 《源氏物语玉小栉》、 《古事记传》等。

本居宣长在文学理论上的主要建树是提出了“物哀”的思想。“物哀”也作“物之哀”,是说人们触景生情、感物兴叹时所产生的一种思想感情,本身并无悲哀之意。本居宣长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日本和歌、物语等文学作品的美学本质。他认为日本平安时代以后的宫廷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事物,诸如男女之间的爱情、朋友亲人的别离、自然界的景物、世态风俗等,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而对这些美的感动、赞叹就是所谓“物哀”。 “物哀”的思想反映了贵族的审美趣味,也反映了日本的民族审美观和民族性格。自本居宣长提出“物哀”这一概念以后,人们广泛运用它来评价日本平安时代以来产生的宫廷文学。 “物哀”的思想对日本近现代许多作家,如森鸥外,幸田露伴、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川端康成等,都有深刻的影响。

本居宣长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受到人们的重视。他的《源氏物语玉小栉》和《古事记传》标志着实证文献学的最高成果,他本人也成为日本江户时期国学研究的集大成者。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

  • 苏辙《隋论》“昔者三代之君,享国长远”阅读答案及翻译

    隋论 〔宋〕苏辙 昔者三代之君,享国长远,后世莫能及。然而亡国之暴,未有如秦、隋之速,二世而亡者也。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 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

  • 初中文言文的习题

    初中文言文的习题   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A.于是,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卷起袖子,露出手臂。  B.于是,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

  •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赏析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抗金老将辛弃疾由浙东安抚使被派知镇江府。其秋,写下了“气吞万里如虎”的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此阕,即步稼轩原词之韵以和。二词同是就登北固楼事而生感之作,但主题

  • 陆游《渔家傲》全诗赏析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 《惠子相粱》文言文阅读答案

    《惠子相粱》文言文阅读答案   惠子相粱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

  • 《先秦散文·列子·黄帝篇(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列子·黄帝篇(节选)》原文鉴赏 范氏有子曰子华,善养私名①,举国服之②;有宠于晋君,不仕而居三卿之右③。目所偏视④,晋国爵之⑤;口所偏肥⑥,晋国黜之⑦。游其庭者

  • 彭志强作品

    彭志强作品秋风破——在草堂茅屋故居凭吊诗圣杜甫秋水在眉头泛滥。群树低头,歪斜的脖子沙沙作响。大雁驾驶百万云朵和黄沙从北方赶来,打破 "> 范梈《王氏能远楼》诗词选鉴赏

    此诗本事已不可考,从诗意上看,大约是诗人与友人高楼畅饮,酒后创作的。写意而不写事,是本诗重要特点。把诗人平生豪情,人间乐趣,一气挥写出来。"> 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 作者: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作品赏析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