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审美意识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审美意识
人在审美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并支配着人创造美欣赏美的活动的思想、观念、意识。它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美的反射和能动反映,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审美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和其它社会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广义的审美意识指审美中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包括审美认知、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观点、审美判断、审美情趣、审美态度、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等;狭义的审美意识即指美感。
在美学史上,人们对审美意识的成因、性质、作用有不同的理解。柏拉图等人认为审美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休谟、康德、克罗齐等人认为审美意识是人所共有的能力,并且决定着美的存在。博克等人认为审美意识是对客观美的反映,但是只能消极地反射,而不能反作用于美。莱布尼兹等人认为审美意识是对美的混乱的朦胧的感觉。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美学则认为审美意识以客观存在的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前提,是人的社会实践、审美实践的产物,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以客观存在的美为源泉和反映的对象,以人的健全的感官、神经中枢、脑功能为生理基础;以审美的感觉、知觉、表象、判断、思维、联想、想象、情感活动、意志活动等一系列既连锁、递进又交叉的复杂的活动为心理基础;而人怀着一定的审美目的所从事的审美实践以及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形成审美意识的认识论基础。人只有在实践中当客观审美对象作用于审美感官,形成审美形象信息,传导到大脑,并经过同化、顺应作用和反复的反馈,才形成同语言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审美意识。由于人的审美实践是一种社会实践,并和其它社会实践密切联系,所以审美意识是人所独有的社会意识,它以人是否从对象中发现、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为转移,并由此确定审美意识的性质和形态。它既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和反映,又随着社会生活、人的思维能力、客观事物的美尤其是艺术的发展而发展,它总是受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存在的一定发展状况和水平的制约。由于人的实践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因此,审美意识也既有时代、民族、阶级乃至个人的独特性、差异性,又有普遍性、共同性。审美意识具有能动性,一方面它可以在实践中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本质上把握客观美,并直接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当它一旦形成和系统化,又可以转化为人的内在的力量,反作用于客观美,使客观事物打上人的精神印记,并推动人去自觉自由地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美和发展美。
-
我这里所要说的香山,几年前一点名气也没有,除了当地人,外地人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它。 它不是北京的香山。位于北京西郊的香山,因峰顶有一块巨大的乳峰石,形状像香炉,且在晨昏之际云雾缭绕,远远望去犹如炉中
-
梦见梧桐是什么意思梦见梧桐,表示你品行高洁、文采出众,或者预示着你会遇到一位知心挚友。公务员梦见梧桐,预示着你会努力争上游,为升官发财之兆。商人梦见梧桐,代表着你的生意会十分兴旺,能遍布世界各地,由于
-
恰似一朵烟花到元宵节,年味儿渐渐淡了。满街的灯笼里,有一盏是我家豆豆的。她在灯海里。这是她八岁的元宵节。她的灯笼是红色的,纸质的。这多少年来最亮的月亮?我们似乎已经失去赏玩的兴致。他总说,感觉你做事的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选其二)》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选其二) 苏轼 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导读】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 "> 《秋的絮语》李俏红散文赏析
一场雨后,秋的脚步便款款地从老态龙钟的青藤上逸过,悄无声息地潜到窗外的池塘里。秋天在池塘里原该是这样的:许多草叶都黄了,那高而密的苇荡便翻出一层又一层洁白的飞絮,落在水面上,会流动,会闪光,就像许多白
-
南朝时边塞诗写作渐盛。其诗中虽出现北方边境地名,描写绝域荒凉之状,但其实多数作者并无从军塞外的生活体验。">
-
春运杜甫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赏析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
-
先用一些话语作衬托,造成一种语义惯性,然后出其不意地把语意转到毫不相关的其他方面去,造成语意急转跌宕的一种修辞方式。衬跌类似相声中的”抖包袱”,突兀中产生幽默效果。">
-
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的论文 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中一种重要方法。什么是“诵读”呢?从词义学的角度理解,有认为是“念(诗文)”的(《现代汉语词典》),有认为是“念、熟读”的(《辞
-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的一个春晚,正任华州司功参军的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途经友人卫八之家,作此诗赠之。“卫八处士”何许人也?历代杜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