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氏
作者: 傅平 【本书体例】
梁武帝欲为文皇帝陵上起寺,未有佳材,宣意有司,使加采访。
先有曲阿人姓弘,家甚富厚,乃共亲族多赍财货,往湘州治生。经年营得一栰,可长千步。材木壮丽,世所稀有。还至南津,南津校尉孟少卿,希朝廷旨,乃加绳墨。弘氏所卖衣裳缯(zeng增)彩,犹有残余,诬以涉道劫掠所得;并造作过制,非商贾所宜。结正处死,没入其材,充寺用。奏,遂施行。
弘氏临刑之日,敕其妻子:“可以黄纸笔墨置棺中,死而有知,必当陈诉。”又求少卿姓名数十,吞之。
经月,少卿端坐,便见弘来。初犹避捍,后乃款服。但言乞恩,呕血而死。凡诸狱官及主书舍人,随此狱事署奏者,以次殂没,未及一年,零落皆尽。其寺营构始讫,天火烧之,略无纤芥。所埋柱木,亦入地成灰。
(选自《冤魂志》)
梁武帝打算在(父亲)文皇帝的陵墓上造寺庙,因没有好木材,就通知各级官吏,让他们四出寻找。
曲阿人弘氏,家里十分富裕,带领亲族一起运货到湘州去做生意。一年营利买到一个大木排,排长约十步。木材又结实又好,世上很少有。回到南津,南津校尉孟少卿迎合皇上的旨意,动用法律加害弘氏。弘氏卖的绸缎丝织衣服,还有剩余的,孟少卿诬陷他是在路上抢夺得到的;并说制作超过了规定,不是商人适宜的,应该处以死刑,没收他的木材,建寺庙用。奏明皇上,就批准执行。
弘氏上刑场的那一天,吩咐他的妻子说:“将黄纸、笔、墨放在棺材中,死后如若有灵,一定要陈诉冤屈。”又写上几十个孟少卿的名字,将纸吞下肚里。
一月之后,孟少卿正端正地坐着,就看见了弘氏的鬼魂。开始还强闪避开防卫,后来就服罪了,一个劲向弘氏请求开恩,免他一死。然后口吐鲜血,一命呜呼。所有经办这一案件的官吏,和随声附合、上奏章要求处死弘氏的人,一个个接连死去,不到一年,相继死光。建好的寺庙,被天火烧了,没有一点痕迹。所有埋在地下的柱子,也烧成了灰。
在封建社会,人们含冤而死,又无处诉说,更无力反抗时,往往把希望寄托在死后,寄希望于阴间。鬼魂有知,定报仇不饶。这无疑是一种幻想,其思想方法是愚昧的。然而,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仇恨的种子要发芽”。活着无处伸冤,死后也不甘罢休。这也表现出人民同黑暗势力斗争的不妥协意志与决心。
故事的开始,是梁武帝萧衍为文皇帝修造寺庙,缺乏上等木材。主子一声令下,那些奴才们,为了讨好皇帝,就恣意妄为,动用法律,治弘氏于死地,然后将他的木材充公,又诬其为盗,没收了他的财产。一位无辜的良民,好端端的一个家庭,只是南津校尉一句话,弄得家破人亡。
弘氏不甘心做冤死鬼,他把坏蛋的名字吞下肚,带到地府。结果冥灵有知,让那群坏蛋依次死亡,那座靠搜刮民财,含着人民的鲜血建造的寺庙,也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梁武帝萧衍在位时,不听忠言,任人唯亲,包庇亲信,他的养子萧正德杀戮无辜,公开抢掠,夺妻妾,掠人子女,萧衍常为他掩盖罪恶;他的六弟萧宏,奢侈贪纵,搜刮民财,白天杀人,夜晚抢劫,萧衍不仅不治罪,反而加以赞扬。颜之推的小说《弘氏》,敢于正视现实,从现实生活中撷取题材,揭露当朝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昏暗,反映了人民的呼声,在当时是很可贵的。
-
【原题】:游石龙偶成寺僧通首坐饱历丛林归老山故诗多及之
-
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作者简介: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 此诗是一首
-
交友之道文言文翻译 我想,你不止一次的被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亲情,友情,爱情,你更看重哪份情感?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交友之道文言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逢(péng)蒙
-
482 琴(qín)482 琴(qín) 【寻根溯源】 琴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以职业为氏。古代有琴师,其后人以祖之职业为氏,称琴姓。二是以人名为氏。春秋时,卫国有孔子弟子琴牢,其后人便以琴为氏。
-
中华复兴之路 百年抗争,百载追梦。百年奋起,中国道路。五千文明,中国精神。和谐发展,中国力量。包容融合,和平共处。中国崛起,筑梦天下。伟大复兴,奏响世纪。中华儿女,同舟共济。骨气志气,变革铁骑。中华
-
文言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词汇解析 (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巴山楚水: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
-
灵鹫作品我的狗狗在工业文明时代失联如果可以它应该只属于田野 河流 沙滩冬天住进茅草房夏天趴在石头上睡觉没丢的时候却被带回狭窄的商品 "> 《南柯子·南歌子 春思》鉴赏
【注释】:此词触景兴感,上片起首两句,从枝头和水面两个高低不同的角度,抓住梅树结子,荷叶如扇这两个富有典型性的物象 ,描绘出暮春景色 ,同时触景伤情,寄怀人情怀和怅惘心境。“团玉”指初生的青梅,圆如碧
-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文言文的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选一》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