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之母
作者: 贾玉民 【本书体例】
刘献廷
刘献廷(1648——1695)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入清后不求仕进,以布衣游名公间,曾一度参与修撰明史。其学主于经世致用,精通史学、地理、水利、音韵、医学、法律、历法、财赋等。著有笔记《广阳杂记》五卷,多为舆地、医药、考辨、轶闻的随笔札记,其中也有一些较为生动的当时人物的故事。
洪经略入都后,其太夫人犹在也,自闽迎入京。太夫人见经略,大怒骂,以杖击之,数其不死之罪,曰:“汝迎我来,将使我为旗下老婢耶?我打汝死,为天下除害!”经略疾走得免。太夫人即买舟南归。
(《广阳杂记》第一卷)
洪承畴经略为清朝平定了西南各省的抗清义军后,回到了北京。这时他母亲洪太夫人还在世,他就把太夫人自老家福建接到了京城。太夫人一见到洪承畴,就狠狠地大骂并用拐杖打他,责备他不为明朝尽节而死的罪状,说道:“你把我接来,也让我当旗人(满族)的老奴婢吗?我打死你,为天下除一祸害!”洪承畴赶快跑开才没打着。洪太夫人马上买船又回南方去了。
洪承畴(1593——1665),是福建晋江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崇祯时任兵部尚书,总督河南、陕西、湖广、四川军务,镇压农民起义军。后调任蓟辽总督,抵御虎视耽耽、欲入中原的清军。他是明朝末年的重臣,很受朝廷信任,委以关系到明朝江山存亡的大任。他在松山与清军作战中大败被俘,谣传他已阵亡,举朝为之哀悼。然而没想到,他最终经不住清朝的利诱,竟然降清,隶属汉军镶黄旗,接着从清军入关,至南京总督军务,镇压江南抗清义军,杀害抗清英雄黄道周、夏完淳等多人。顺治十年受命经略湖广、两广、滇黔等地,全力镇压西南的农民抗清义军。顺治十六年(1659)攻占云南后回到北京,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
本篇所写的故事就发生在洪承畴回北京之后。他帮助清朝统一中国虽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功劳的另一面即是对汉族抗清义士的血腥杀戮。因此,在当时,被认为是失去了民族气节的奴才、败类。这篇笔记还不到百字,就以几个简单的动作和几句人物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洪承畴的母亲坚持民族大义的动人形象。洪承畴的母亲把进京并不看作是一种荣耀,而以为是莫大的耻辱;多少英雄义士为明朝、为民族而牺牲,受到明朝信任倚重的洪承畴,不仅没有为明朝、为民族尽节,反而帮助清朝镇压了自己民族的抗清斗争。在洪母看来,洪承畴虽然位极人臣,但实是满洲贵族的奴才,汉民族的罪人。所以,洪母见到洪承畴时,没有母子的温情,而只有民族的义愤;不甘于做“旗下老婢”,而一心大义灭亲“为天下除害”。即使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也要与儿子决裂,“买舟南归”。洪承畴回北京时已经66岁,洪母当已80多岁,试想一个80多岁的老人有如此气节,是多么可敬可佩!
本文仅以几十个字写活一个人物,可以说每个动作,每句话语都紧扣着一位老母亲的特征:“大怒骂,以杖击之”,“将使我为旗下老婢”,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简炼的白描艺术,突出地体现了《世说新语》以来“志人”小说的基本特点。
-
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董俊》及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7题。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为将。独
-
从第一句看“时候”,从第二句看“景象”。重视“霁”的理解。①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②把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③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却把景物
-
从商建国至盘庚执政,历经4次迁都。约公元前1312年~公元前1285年,阳甲死,其弟盘庚继位,为了解决王室内部纠纷,于是决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但遭到不少商民的反对。盘庚便利
-
初中文言文阅读检测题 《伽蓝记》 后魏太傅李延实者,庄帝舅也。永安中,除青州刺史。将行奉辞,帝谓实曰:“怀砖之俗,世号难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实答曰:“臣年迫桑
-
【原题】:寿曹大博以东宪台治新筑亭馆扁榜寄意·莺花世界
-
和友人洛中春感 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人? 【注释】 金谷园:西晋石崇的园馆,在今 "> 国学《阳春白雪》赏析
阳春白雪 【点睛之笔】 《阳春白雪》是中国着名的十大古曲之一。据传此曲为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于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
-
李白的诗《古朗月行》鉴赏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梦见塔吊,五行主金,得此梦,乃是庚金之象征,求财者不可自作主张,凡事与他人间荣辱与共,事业好运,秋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在外求财者梦之,往西北求财,财运颇多之迹象,往东南求财,主事业中多被他人纠
-
《送徐无党南归序》文言文阅读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