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人
作者: 傅平 【本书体例】
徐益寿
徐益寿,生平事迹不详。
琅邪太守许诫言尝言:幼时与中外兄弟夜中言及鬼神,其中雄猛者或言:“吾不信邪,何处有鬼!”言未终,前檐头鬼忽垂下二胫。胫甚壮大,黑毛且长,足履于地。言者走匿。内弟肖正人,沉静少言,独不惧,直抱鬼胫,以解衣束之甚急。鬼举胫至檐;正人束之,不得升,复下。如此数四,既无救者,正人放之,鬼遂灭。而正人无他。
(选自《记闻》)
山东琅琊郡做太守的许诫言曾经跟人说过:他小时候和表兄弟在夜晚聊天,谈到了鬼和神的事。其中一个长的威武雄壮的人说:“我不信邪,哪里有鬼!”话未说完,忽然从前面屋檐上伸下鬼的两条腿。这腿十分粗大,又长着黑黑的长毛,一双脚踏在地面上。哪个说大话的人吓得赶快躲了起来。许诫言的表弟肖正人,平时沉默少言,惟有他不怕,把鬼的腿一把抱住,解下自己的衣服,很快捆住了鬼的双腿。鬼抬腿往屋檐上缩,腿被肖正人捆住,不能缩回,又放了下来。反复几次,腿还是抬不上去,也没有别的鬼来救他,肖正人才把他放了,鬼从此不见了。而肖正人也没有遭到什么灾祸。
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里,不怕鬼的故事,占有很大的数量。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人怕鬼,谈鬼色变;另一种人不怕鬼,敢于制服鬼,使鬼胆寒;第三种人,口头上不怕鬼,一旦见到了鬼,就逃之夭夭。《肖正人》这则故事,写的是后两种人对鬼的态度,以及在鬼的面前的自我表演。故事幽默,很有吸引力。
小说着重塑造了肖正人的形象。他为人“沉静少言”,貌不惊人,既不善言词,又没有千斤之力。然而,在鬼的而前,自称不怕鬼的人,怕起来了,甚至吓跑了,唯有他“独不惧,直抱鬼胫,以解衣束之甚急。”使得鬼进退无门,狼狈不堪。从此鬼再不敢吓唬人。
不信邪,不怕鬼,是肖正人的性格特征。为了表现肖正人的性格特征,作者采用了反衬的方法,把不怕鬼的肖正人与怕鬼的“雄猛者”放在一起写。前者见了鬼,毫无畏色,敢于和鬼作斗争,终于叫鬼怕人;后者虽然大言欺众,但见了鬼,毛骨悚然,一跑了之,任凭鬼在那里作祟。这叫“以反衬正”法,也是金圣叹说的“衬染法”。
以反衬正,目的是要突出正,强调正,表现正的勇敢行为。运用反衬法的原则是:略写反,勤写正。只有把“正”的性格充分表现出来了,才能使读者受到感染,受到教益。如果耗费大量的笔墨写“反”,比方说写“雄猛者”,就喧宾夺主,必然使肖正人的形象苍白无力。
反衬法,本来是绘画的一种方法,但早被小说家使用,可见,反衬法对于小说创作的作用。
-
文言文中”盖“字用法 拼音:gài、g? 部首:皿部首 笔画:5 总笔画:11 笔顺:捺撇横横竖横竖折竖竖横 【详细释义】 gài ①<名>用草编的覆盖物。 【引
-
【精雕细刻解释】精心细致地雕刻。多比喻创作艺术品十分细致精到。也比喻做事十分细致。 【精雕细刻造句】 ①他写的文章用词准确、严谨,显然是经过精雕细刻的。 ②这件工艺品是老师傅精雕细刻了
-
五七言古体诗,特别是篇幅较长者,往往含有叙事的内容,这是众所公认的。那么,五七言律绝能否叙事?是否也存在叙事的现象?则似乎尚有怀疑 "> 顾志华《续通典》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顾志华 《续通典》一百五十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杜佑《通典》终于唐玄宗天宝末年,是书衔接《通典》,起自75
-
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太常弘微子也。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及长,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初为始兴王浚后
-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说出了八个字:“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王阳明认为圣人之道就是致良知,每个人都有本性具足的良知,只是我们的良知之心上布满了私欲的灰尘,所以,在遇到的每一件事上正念头,用与
-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出处唐bull;王维《酬张少甫》原文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
-
陈涉世家文言文题高中 《陈涉世家》为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
-
閟阁精蓝是关于描写建筑的词语.閟阁精蓝閟阁精蓝的拼音:bi ge jing lan
-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为陇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