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境界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境界
中国古代最基本的关于艺术形象的审美范畴。境界,又称意境。从萌芽到发展、成熟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先秦时期已有意境说的萌芽:《易传》的“立象尽意”,庄子的“言不尽意”说,“诗六义”有比、兴。汉魏六朝时期,陆机、刘勰、钟嵘论述情与物的关系, “意象”、 “滋味”、“风骨”、 “神韵”等概念,对意境说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佛教传入,提倡象教,提倡境界,对意境说的形成更产生直接作用。中唐时期“意”与“境”两个概念结合成“意境”这一新的审美范畴,其标志是王昌龄的《诗格》和皎然的诗论。随后“意境”不断得到详尽的阐述和发挥。刘禹锡讲义得言丧,境生象外,可以说是最早精确地说明了意境的内涵。司空图的《诗品》描绘了二十四种意境,同时也论述了意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他认为作者的情性、思想,与客观境象的和谐一致,是作品的至美标志。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标举兴趣,进一步丰富了意境理论。明清时期深入探讨意境理论,意境成为固定的审美范畴。王夫之,叶燮、刘熙载关于情与景、意与境的关系的论述精辟独到。最后王国维集前人之大成,提出了完整的意境理论,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所谓境界,王国维解释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即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境界。 “意境”强调情,认为文学没有感情就不能感人。王国维明确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同样,也指出: “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把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强调在饱含情感的艺术形象中,要蕴含着哲理,使情与理浑然一体,无迹可求。 “意境”强调情与景的统一。认为“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情景交融,才能产生具有艺术感力的艺术形象。从情与景结合的关系中,王国维区分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认为“有我之境”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抒发强烈情感的境界,意余于境; “无我之境”是把诗人的强烈的主观情感隐于景物之中,情景交融,景能传情,意与境妙合无垠,我与物浑然一体,即“意境两忘,物我一体,意与境浑”,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意境”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认为意境要由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形式也要把意境鲜明地表现出来。因此,意境的内容和形式要融合无间,完美统一。王国维用“不隔”作为标准,来说明意境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优劣。所谓“不隔”,他说: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要“语语如在目前”,清晰传神, 流畅自然。意象最根本的还在于要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文学贵在含蓄。富有韵味,余意无穷,是意境的底蕴所在。王国维指出不懂得意境,就不能说文学,就不懂文学。认为“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作者也。”他把意境作为对文学的美学要求,主张虚实结合,提倡“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的境界,提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可见,境界说所揭示的文艺创作的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一、 语义说明:形容富有四海,天下一家。 使用类别:用在「大权在握」的表述上。 四海为家造句:01帝王之业,四海为家,普天下莫非王土。 02古代帝王以四海为家,希望恩泽普被天下。 二、 语义说明:比喻
-
作者: 周广秀 天鹅之死是一段水的渴意 嗜血的姿势 "> 杜甫的诗《宿府》赏析: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作品赏
-
某翁呼树上君子文言文阅读以及答案 某翁除夕过中庭,仰见树杪①有人,即止不进。翁屏退家人,仰树呼曰:树上君子,此间已无外人,盍②下?其人乃下,叩首称死罪。翁视之,邻人也。相将入
-
鼠肝虫臂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庄子·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成语故事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都是达观生死的高士,他们情同淡水,置生
-
见与见之外画影图形勉入微,过于巧腻与情违。若传神处须从简,每得意时应忘机。兴寄声闻知味厚,韵偕风致厌词肥。便将浓淡调匀色,点染人心 "> 梅曾亮《记棚民事》“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
-
这首词写的是爱情失败后的痛苦。上阕以议论和叙述为主,描写热恋时的甜蜜幸福。起首两句写只要“有情”,便无处不是“好景”。“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世上最美好的景致,莫过于有情人相知相守。在相爱
-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知识点归纳 《孔雀东南飞》 一、一词多义 1、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见面,动词) 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副词) ③君既若见
-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于公元1048年(庆历八年)知扬州时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