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
东晋击败前秦军事进攻的著名战役。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于太元八年(383)发兵九十七万攻晋,扬言“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其弟苻融率前锋二十五万攻下淮南军事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东晋执政谢安以弟谢石、侄谢玄共率北府兵八万迎战。北府名将刘牢之用五千精兵袭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歼秦军万余人。谢石下令水陆并进,苻坚在寿阳城头见晋军布阵齐整,将士精锐,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始有惧色。谢玄乘胜兵临淝水,遣使同苻融相约,要求秦军小退,晋军愿到淝水西岸决战。融企图乘晋军半渡时再予邀击,同意稍稍后撤。但秦兵成员复杂,军心未稳,一退辄阵势大乱,不可复止。谢玄引兵渡河猛攻,杀苻融,秦军大败,自相践踏而死者,蔽野塞川。苻坚身中流矢,单骑北逃,路上听到风声鹤唳,皆以为晋追兵即至。战后,前秦治下各族首领纷纷自立政权,北方重新陷入分裂状态;东晋虽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却没有统一中原的恢宏气度和雄厚力量,南北朝对峙局面至此已见端倪。主要史料见于《晋书》卷一一三——一一四《苻坚载记》、《资治通鉴》卷105太元八年。关于淝水之战的性质,黄烈《关于前秦政权的民族性及其对东晋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一期)认为,它实质上是南北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兼并统一战争;孙祚民《试论淝水之战的性质及有关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二期)认为,前秦发动的是民族侵略性战争,东晋方面是民族自卫战争。
-
王令因“见知”于王安石,“一时附丽之徒,日满其门”。(见《王直方诗话》)他是一个“倜傥不羁束”,对“为不义者”敢于“面加毁折,无所避”的诗人。王安石很赏他的才识,认为“可以共功业于天下”(刘发《广陵先
-
上京,即元代上都开平。元统元年(1333),萨都剌为南台掾史,奉命赴上都迎接新任南台中承马祖常。在上都期间,作者写了《上京即事》组诗记叙漠北风光习俗。萨都剌虽然是色目人,但从父、祖时代就已移居雁门。他
-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帝尧曾经将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给舜。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这个传说,使得潇湘洞庭一带似乎几千年来一直被悲剧气氛笼罩着,“远
-
祖母在后山坡上种了几十株茶树,我才懂事的时候,茶树就长得跟我的个子一般高了,我们家的茶叶就是这些树上长出来的。祖母一般不在乎什么明前茶或谷雨茶,她采摘的多是些粗粗的叶子,连同茶梗一道弄了下来,看似普通
-
《柳宗元·石涧记》文章鉴赏 石渠之事既穷①,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②,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③。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④。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⑤,响若
-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
-
谈性:真性,乃不可知“性”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论性》中,王国维用康德的知识论来分析传统哲学中的“性”,认为“性”是知识的材
-
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以下是“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
-
《百家姓.隆》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1、出自以地名为姓。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地方叫隆邑,后来居住在这里或封地在这里的人便以地名为姓,称隆姓。` 2、出自匈奴部
-
梦见厕所里捡钱,得此梦,因小事与他人间口舌是非之人,则多被他人利用,财运难以得提升之征兆,切莫有金钱之事与他人间互相交恶,事业有烦恼之迹象。如做此梦,小人运多之意,财运难以得提升之迹象,多与他人间有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