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主要内容介绍,《《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永别了,武器》
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出生于芝加哥郊外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一名高明的医生,母亲也有很深的文化修养。在家庭的熏陶下,海明威自幼年起便喜爱钓鱼、打猎,对文学、音乐、绘画及体育更是情有独钟。海明威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他参加过红十字会车队,做过随军记者进行前线报道过,还曾去非洲狩过猎,在古巴捕过鱼。独特的人生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剧本《第五纵队》,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他的小说语言精练,被称为“冰山风格”。另外,海明威塑造了大量不畏强暴与灾难的“硬汉”形象,因此获得了普利策奖以及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最终用猎枪自杀。
海明威自1926年发表了《太阳照样升起》,成为“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后,《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是他又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以其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鲜明主题和成熟的艺术技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作品中,作者通过亨利中尉和凯瑟琳的不幸遭遇诅咒了战争。但是,作者也没有把希望放在战后的和平生活上,他认为在这个暴力世界上,人是无能为力的,就好像“着了火的木头上的蚂蚁”,不知往哪里逃。这种失望表现出了作者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中尉志愿参军,开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他随后被派往意大利前线的一个战地救护队当司机。由于性情和善,平易近人,深受战友们的喜欢。在一次进攻前夕,亨利休假后返回前线,好友雷纳尔告诉他说,他在部队驻扎的小镇上认识了一个志愿参战的英国女护士凯瑟琳·柏克莱,她满头金发,十分漂亮。亨利动了心,在雷纳尔的引见下,他和凯瑟琳见了面,并互生爱意。
凯瑟琳的未婚夫在一次战役中阵亡,使她受到极大的心灵创伤。亨利的救护队不断地往返于前线和后方,凯瑟琳整天提心吊胆。亨利一有时间就去看望凯瑟琳,渐渐地爱上了这个美丽单纯的姑娘。战事渐渐吃紧,总攻就要开始了。临行前,凯瑟琳将一枚圣安东尼圣像送给亨利,保佑他平安归来。
战场上危机四伏,亨利被炮弹炸成重伤,被送到野战医院,随后转入米兰一所新设立的美国医院接受治疗。几天后,凯瑟琳也奉命调到这家医院,二人不期而遇。意外的重逢使他们很快便坠入爱河之中。凯瑟琳一直陪伴着亨利,在她的细心照料下,亨利的伤势逐渐痊愈。两人一起到郊外散步,一起乘马车到乡间兜风或是进行短途旅行,随着交往的加深,他们的爱情日趋浓烈。不久,亨利由于英勇受伤而被提名授予一枚银质奖章。
亨利的伤口完全愈合了,应该归队了。虽然黄疸病使他的假期延长了一段时间,可是分别的日子还是到来了。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凯瑟琳却怀孕了。亨利默默地告别了凯瑟琳,坐上火车驰往前线,一路上不停地为凯瑟琳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做着祈祷。
亨利返回前线后,总是牵挂着凯瑟琳,对这场战争越来越充满了憎恨。随着天气越来越差,战争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他们需要经常到前沿阵地转运伤员。不久,德军突破了他们的防线,师部下达了大撤退的命令。
亨利他们负责将三辆救护车护送回波达诺涅。路途异常难行,敌机在头顶上不断地扫射着,庞杂的队伍如同一盘散沙,已经失去了控制。部队中出现了逃兵,车子也陷入泥中,他们只得弃车步行,艰难地跋涉。亨利一行人进入到德军的占领区,在东躲西藏之后,终于看到了尤汀,可谁知这时,一个战友被误认为是德国人而被意大利狙击手击毙。他们无奈,只好躲进一间农棚。最后,他们终于绕过了尤汀,加入到向塔格利亚门托河方向撤退的大部队中。
意军士兵士气涣散,无心战斗,他们高喊着“和平万岁”,然后纷纷扔掉武器四散而逃。意大利当局派战地警察在塔格利亚门托河一座长木桥尾进行盘查。看到许多和他一样的“俘虏”在被草率地审问几句之后便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不寒而栗。他趁人不备,跳河逃走。亨利对战争深恶痛绝,心里默念道:“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日夜兼程地赶往米兰的美国医院,心中对凯瑟琳充满了渴望。
偏巧凯瑟琳两天前刚刚去了斯特雷扎。亨利前往寻找,几经周折后,他们终于团聚。经历了一番生离死别,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爱情的甜蜜和幸福的来之不易,他们决定隐居到乡下,可是又害怕米兰宪兵前来追查,不得已逃往了中立国瑞士。
这个晚秋和冬天,亨利和凯瑟琳两人就住在离蒙特勒不远的一家小旅店里,他们一起悠闲地散步、读书,度过了三个月田园诗般宁静的生活,焦急而幸福地等待着孩子的降生。在这个冬天最为寒冷的那段日子里,凯瑟琳住进了医院,亨利的心头忽然涌上一种不祥的预感。一天的时间过去了,凯瑟琳仍然因为难产处于昏迷之中。尽管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没能保住凯瑟琳和婴儿的生命。心爱的人独自离开了这个冰冷冷的世界,只把亨利一个人孤零零地抛在人间。他茫然地环顾四周,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
作者: 俞任远 【作家简介】奥丽芙·旭莱纳(1855—1920)是南非著名女作家,也是黑非洲最早的长篇小说作家。她生于南
-
二三十岁的时候,觉得五十岁很遥远。觉得人到五十了,就成老头儿了。可不是吗?村里头常常看到白发苍苍,满脸皱褶,穿着挽裆裤,坐在北墙根晒太阳的老者,一问,就是五十来岁。可那是过去,那是在农村,现在则不同了
-
芳亭饮。仙帷寝。兰姬曾遗茱萸锦。苍凫舄。红鸾席。烟林凝紫,土花生碧。忆忆。
-
【生卒】:1915—1965【介绍】: 日本战后派*作家。生于福冈市。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系。23岁在学期间,发表小说《风宴》(1939),并未引起太大反响,但其鲜明的心境描写,已显露出后来的创作特
-
《三国志·袁术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袁术字公路,绍之从弟也。以侠气闻。举孝廉,除郎中,历职内外,后为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
-
301 冉(rǎn)301 冉(rǎn) 【寻根溯源】 冉姓主要来源有两种。一是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一作聃,故城在今湖北荆口县那口城),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国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
-
崔挺,字双根。父郁,位濮阳太守。挺幼孤,居丧尽礼,少敦学。五代同居,后频年饥,家始分析。挺与弟振推让田宅旧资,惟守墓田而已。家徒壁立,兄弟怡然,手不释卷。乡人有赡遗,挺辞而后受,仍亦
-
【原题】:子吴子某既结茆竹洲以娱亲复于居之前沼为亭以朝爽名之盖亭西面於晨兴看山为宜
-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意思: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诗人屈原,他的词赋与日月同辉、和天地共寿,而喧嚣一时的怀王宫殿、襄王楼台,如今安在?渺然无存呵,只留下空悠悠的山丘。
-
送国棋王逢 杜牧 玉子纹楸一路饶, 最宜檐雨竹萧萧。 羸形暗去春泉长, 拔势横来野火烧。 守道还如周优柱, 鏖兵不羡霍嫖姚。 得年七十更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