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秋天的模样》刘小兵散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0 23:20:47阅读:424

秋天,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乡愁。秋天,是凉风习习稻谷飘香的沉醉。秋天,是秋雨绵绵澄澈宁静的高远。秋天的模样,让人浮想联翩。

大雁排成行,在稀薄的云层里穿行,也把游子的思念,从地北带到了天南。秋天的田野里,处处涌动着金黄色的稻浪,秋风飒飒,送来缕缕稻香。一场一场的秋雨,赶趟似地落了下来,一扫夏日的躁热,也荡去了人们心头的浮躁。秋天的模样,就在人们期待的眼神中,在季节的更替中,在岁月的流转中,一天天清晰起来,成熟起来。

孩子说,秋天的模样是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柿子,水灵灵的鸭梨。它们香气四溢,甘甜味美,是人间最美的味道。记得孩提时有一次跟父母到外婆家,一进后院,迎面瞧见树上挂满了苹果,又大又红的苹果,让我直流口水。外婆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伸手给我摘了一个大苹果,乐得我一蹦三尺高,张开大嘴,就吃将起来,惹得外婆哈哈大笑。

年轻人说,秋天的模样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是云卷云舒的浪漫旅行,是静下心来感受收获,体会人生哲学的庄重。秋天的日子,云淡风轻,走出家门,处处是风景。田野里,瓜果飘香,劳人们忙碌穿梭,打理庄稼,收割作物,黝黑的脸上,溢满了丰收的喜悦。此时,行走阡陌,你会感受到秋天的成熟,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谛。人到中年,常常喜欢在秋日的午后,一个人漫步田间,既是一次微旅行,又是一次进一步认识秋天、感受秋天的过程。每每看到农人们弯腰弓背、侍弄着农活时,我就一次次被他们热受生活的一颗乐观之心所感动。没有春夏之际辛勤的付出,岂有秋天的累累收获?自然界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老年人说,秋天的模样是静静流淌的一湾小溪,是乡间小路的一座小桥,是黄昏西天上那抹艳艳的彩霞。小溪代表了一种清澈,是老年人心中秋天里最明净的颜色。乡间小桥代表了一种婉约的静美,是老年人心中秋天里最好的品格。至于那黄昏西天的彩霞,则代表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是老年人心中秋天里最高的精神境界。

每个人心中都装着一个秋天,秋天的模样,也各有不同。秋天的神韵,秋天的气质,秋天的精神,秋天的境界,在每个人心中都以不同的版本在演绎。秋天,就是这样迷人,她的模样,永远让我们魂牵梦绕,回味无穷……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汉御史大夫虑之玄孙也。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赵王伦辟为掾,知伦有不臣之迹,称疾去职。及伦篡,其党皆

  • 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战国策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试题训练:战国策附答案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①延入。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

  • 明代海盗王直之死:被诱杀的海洋帝国

    日本平户市建造的王直像 腊月二十五,还有五天就要过年了,杭州城却突然戒严,十分肃杀。 这一天,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560年年初),官巷口外设了法常 今天的死囚十分特殊:

  • 初中语文文言文核舟记知识要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核舟记知识要点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

  • 6招让你搞定中考文言文考点

    6招让你搞定中考文言文考点   技巧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意偏旁和表声偏旁构成的。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通过分析字

  • 〔美国〕欧文《英国乡村》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美国〕欧文 【原文】: 一位异邦人士而欲对英人的性格有所了解,绝不可以将自己的见闻局囿于其首都一地。他必须深入农

  • 中考必背文言文

    中考必背文言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

  • 风住尘香花已尽,千古才情李易安!

    英雄美人,原也是想着迎合时代的,只是迎合不上,必要饱经忧患。

  • 雪霜茂,兰花香

    雪霜茂,兰花香“正月玫瑰二月兰”,二月里来,兰花儿开。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年年二月二,采兰、佩兰、洗沐兰花泉水——在我的

  • 《西游记》朱、杨二本关系论

    《西游记》朱、杨二本关系论 曹炳建张彩丽 内容提要《西游记》朱鼎臣本和杨致和本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长期论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全面例举了持“朱本抄袭杨本说”之学界诸贤的有关证据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