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荀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简介
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末期赵国(邯郸)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一生中到过很多地方,主要在齐国的稷下(山东临淄县北)学宫讲学,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晚年赴楚,春申君任用他为兰陵(山东枣庄)令,后被废官,居兰陵著书而卒。著有《荀子》一书,现存32篇,其中《大略》等最后六篇,可能是他的门人弟子所记。
人物小记
荀子15岁就到齐国稷下“游学”,在稷下学风的熏陶下,勤奋学习研究。后因齐败于燕,聚集稷下的学士各自分散,他也离齐去楚。
公元前279年,齐襄王回临淄,重新在稷下招待学士,由于老一辈的学者或死或散,荀子在稷下“先生”中为最优秀的老师,从而成为稷下有威信的领袖。荀子很受齐王尊敬,被封为“列大夫”。因为他年纪比较大,学问又好,曾三度被众人推选为“祭酒”。有些气量狭小的人,眼看次次都是荀子当祭酒,不免眼红,到处说荀子的坏话。齐王听信谗言后,渐渐和荀子疏远。荀子是个有骨气的人,不愿再留下去,决定离开齐国。
这时,荀子听说楚春申君爱好贤士,决定到楚国去。春申君仰慕荀子美名,决定请他担任“兰陵令”。不久,春申君有位门客进谗言说:“商汤以亳为根据地,周武王以鄗起家,都不过拥有百里之地,结果统一天下。现在你给一百里地,他又是天下有名的贤人,你不怕吗?”春申君经过再三考虑,终于辞退了荀子。
春申君赶走荀子后很是后悔,加上别人的劝诫:“从前,伊尹去夏入商,不久夏朝灭亡,商朝兴起;管仲去鲁入齐,于是,鲁国衰弱,齐国高强,能干的国君应该懂得任用贤人。”春申君派人到赵国三请四请荀子,并且再三赔不是,最后荀子拗不过春申君的好意,又回到楚国当兰陵令。
主要思想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其思想主要包括天道观、认识论、人性论、礼论、教育观等方面。在天道论方面,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观。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这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之一;在人性论上,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在礼论方面,荀子认为要隆礼重法、人而能群、分等级而治,其中,“隆礼”最为突出。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需要用礼义法度来加以制约;荀子在政治上主张要使国家强盛,必须行“胜人之道”;在人生观上主张积极有为与正义原则;在修养观上主张修身为本,强调“学”,提倡“思”,重视“行”;在教育观上主张“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尊师重教”、“君师合一”,具有十分进步的意义。
-
元戏剧《马致远》鉴赏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这是一个抒情悲剧,主要写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深情厚爱,对权奸
-
梦见包孑,得此梦,乃是财运良好,事业顺遂之征兆,与他人间真诚相待,财帛丰厚,凡事不可有任意妄为之想法,则生活有不安之迹象。如做此梦,乃是贵人颇多之预兆,凡事应谨慎对待,不可与他人纠葛颇多。冬天梦之吉利
-
《龙说》文言文翻译 “龙”“云”相互依存,形象说明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贤臣固然不可无圣君,而圣君更不可无贤臣。说明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圣君和贤臣缺一不可。下面小编为
-
语义说明:贪恋女色的人。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好色之人」的表述上。 登徒子造句:01像小王这样的登徒子,专门骚扰女性,真是令人厌恶! 02他分明是个登徒子,只是想佔你便宜,你千万不要上当! 03小美
-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 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缘故) 3、以、乃
-
作者: 高安 【本书体例】 "> 《崔衍传 新唐书》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崔衍传 新唐书》文言文练习题附答案 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父伦,字叙。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
-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入亦沾衣。出自《山中留客》,唐代张旭诗作,诗云:“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山中留客这首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
-
妄心 【明】江盈科 见卵求夜,庄周以为早计,及观恒人之情,更有早计于庄周者。 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
-
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