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百家姓《牛(niú)》姓起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9 22:58:42阅读:692

310 牛(niú)

310 牛(niú)

【寻根溯源】

源自子姓。西周后期宋国公族有大夫牛父任宋国司寇。他在率军抵御狄人对宋国的进攻时不幸阵亡,其子孙便以祖字为氏,称牛姓。

【变迁分布】

牛姓早期活动在河南中部与东部。汉唐之间,已经扩展至河北、江苏、山东、甘肃,并在甘肃形成名门望族,以陇西郡(今属甘肃)为郡望。宋代以来,已经遍布河北、河南、上海、江苏、安徽、甘肃、山东、山西等地。当今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名人荟萃】

牛弘:隋代大臣。任人唯贤着称。隋开皇二年(582),授散骑常侍,秘书监,收集典籍,不遗余力,三年拜礼部尚书,奉诏撰修五礼,写成百卷,行于当世。牛弘受到皇上的器重和赞许,不久授大将军,官拜吏部尚书。在其任职期间,任人唯贤,“其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因此“所有进用,多称职”,朝野上下,为之佩服。

牛仙客:唐代宰相。仙客居相位,独善其身,不久封幽国公,进拜侍中,兼兵部尚书。天宝元年(742)七月卒,年68岁,赠尚书左丞。仙客在为官期间,以善于理财着名、“啬事省用,仓库积实”,是对他政绩的评价,“为官清正,仅身无它”,又是对他人品的真实写照。

牛僧孺:唐代宰相。牛弘之后代。元和三年(808),宪宗皇帝策试贤良方正。僧孺与李宗闵、皇甫三人在对策中,痛诋时政,一条一条指出宰相李吉甫失政之处,以方正敢言,名闻天下,但激怒了宰相李吉甫,久未重用。穆宗时议谁可任宰相时,穆宗第一个就提到僧孺。敬宗即位(825)后,又任僧孺为中书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加封奇章郡公,集贤殿大学士,兼修国史。僧孺为相时,政绩较佳,他整顿纲纪,清理刑狱。审治不法,朝野肃然。

牛兴祖:元代官吏。晋宁襄陵(今山西省襄汾)人,历中书省掾、刑部主事、工部主事,后擢大都兵马指挥使,累官至云南行省参知政事。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年的三本书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铭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铭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铭  苏辙  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

    • 《造酒忘米》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造酒忘米 【原文】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①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②,加二斗水,相参③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

    • 让人心想事成的性格能量书

      【3806】让人心想事成的性格能量书(张丽君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2万字,2011年5月第1版,28元)△这本书分两部分:①破解你的血型星座密码: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处女、天秤、天蝎、射手、

    • 古文辞类纂《韩退之新修滕王阁记》全文

      韩退之新修滕王阁记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

    • 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所的用法分析

      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所的用法分析   一、用作助词  1所字经常用在动词、动宾词组或形容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有指代作用。一般充当主语或宾语。相当于的(人、事、

    • 梦见老鼠预示什么

      老鼠在很多现代居民楼中已经不再常见,因为楼层越来越高,老鼠存在的几率也就越来越少,但是在中国广大农村,老鼠的存在还是非常高的。很多人在小时候都见过老鼠,也有与老鼠斗智斗勇的经历。假如一个人在晚上做梦梦

    •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赏析

        白居易有两个好友,年轻的时候跟元稹交往最深,两人并称“元白”。而晚年则跟刘禹锡的关系较近,并称“刘白”。如果没有二人深厚的友谊,没有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肯定与欣赏,是不会有这首诗的。“为我引杯添酒饮,

    • 张俭望门投止文言文翻译

      张俭望门投止文言文翻译   张俭是东汉时期名士,江夏八俊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张俭望门投止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  张俭亡命困迫①,望门投止,

    • 三顾茅庐文言文翻译

      三顾茅庐文言文翻译    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那么,关于三顾茅庐文言文翻译的资料,不知道你搜集到了没有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三顾茅庐文言

    • 割裂作品分析

      表现主义*文学手法之一种。将故事本来顺序和因果关系割裂打乱,作品中的场景、事件往往前无因,后无果,显得十分突兀,不可解。如卡夫卡*的《审判》*,主人公被捕,竟无原告,也无罪名,最后竟稀里胡涂然而又坦然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