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冰》鉴赏
作者: 张俊山
鲁迅
流动的火,是熔化的珊瑚么?
中间有些绿白 象珊瑚的心,浑身通红,象珊瑚的肉,外层带些黑,是珊瑚焦了。
好是好呵,可惜拿了要烫手。
遇着说不出的冷,火便结了冰了。
中间有些绿白,象珊瑚的心,浑身通红,象珊瑚的肉,外层带些黑,也还是珊瑚焦了。
好是好呵,可惜拿了便要火烫一般的冰手。
火,火的冰,人们没奈何他,他自己也苦么?
唉,火的冰。
唉,唉,火的冰的人!
当你初读这篇作品的时候,也许对其思想内蕴不甚了然。可是,知人而论文,如果你能回瞻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战斗风貌,也便不难窥见文中奥秘。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当时,他的思想之深刻和成熟,以及对旧文化冲锋陷阵的勇猛和坚韧,在同一战阵中都是无与比肩的。尽管五四退潮后,他也有过“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孤寂和苦恼,但是他却从未放下手中的匕首和投枪。即使成为“散兵游勇”了,他也仍在战斗,不时给形形色色的敌人以猝不及防的突袭。了然于此,也就容易把握到《火的冰》之精髓了。
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散文诗,“流动的火”,“火的冰”,均为五四新文化战士的意象隐喻。如果说前者是激战中的战士形象,那么后者则是硝烟散尽后的战士化身,二者虽然表现形态不同,但是,他们内质的美和精神的不屈却是始终如一的。因此,诗篇才有关于象征美的珊瑚形象的反复描绘,才有“好是好呵”却不容敌人触及的一再赞叹,也才有最后三段那情愫丰蕴的反诘和讴吟。诗篇于回环跌宕的咏叹中,表达的不正是鲁迅及其忠诚的战友们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么?
诗篇分三个层次推进,既有对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形象概括,又有对运动过程消长起伏的暗示,也有对战士复杂心态的隐喻,因此堪称是一篇意蕴丰赡、构思精巧、运笔流转、形式凝炼的散文诗佳作。说它代表了现代散文诗初期阶段的最高水平,也许不为过分。
-
山坡羊·燕城述怀 刘致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 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便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 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他命里。 失。咱命
-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人同以吴越名士,扬名京都。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又和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春
-
先生姓杜氏,讳岕[1],字苍略,号望山。湖广黄冈人[2]。明季为诸生。与兄浚避乱居金陵[3],即世所称茶村先生也。 二先生行身略同而趣各异[4]。茶村先生峻廉隅[5],孤特自遂[6],遇名贵人,必以气
-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
-
射牛无怪【原典】隋吏部尚书牛弘①,弟弼好酒而酗②,尝醉射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曰:“叔③射杀牛。”弘闻无所怪,直答曰:“作脯④。”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⑤。”弘曰:“已知。”颜色自若
-
【傍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倚傍】取法;因袭 【傍影】犹言露面 【偏傍】1.偏旁。2.不正 【傍眼】眼前 【傍靠】倚靠;紧靠 【傍妻】旧时称妾为傍妻 【傍黑】日
-
苏洵《木假山记》 原文 木之生,或孽而殇①,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③之患。其最幸者,漂沉
-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黄金缕,碧玉箫,温柔乡里寻常到。青春过了,朱颜渐老,白发凋骚。则待强簪花,又恐傍人笑。暖日宜乘轿
-
李广退敌文言文翻译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小编
-
语义说明:一种作战策略,使敌人即使在攻下据点之后,也无法长期占领。 使用类别:用在「固守退敌」的表述上。 坚壁清野造句:01为了不让敌军得逞,统帅决定实施坚壁清野的策略。 02坚壁清野,是为了使敌人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