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单子知陈必亡》译文与赏析
单子知陈必亡
《国语·周语中》
【题解】
陈灵侯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穷奢极欲,荒淫无道,不理国事。陈灵侯在位期间,宠幸投机取巧的奸臣孔宁和仪行父,君主三人共同淫乱,与夏氏有染,不久为夏氏之子所杀。本文记载的就是单子路过陈国时,遭到冷遇,面对国事荒废的陈国而发出的感慨。
【原文】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23],道茀不可行也。侯不在疆[24],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蓺,膳宰不致饩[25],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民将筑台于夏氏。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弗见。
【注释】
[23]觌(dí):见,看见。
[24]侯:掌管迎送宾客的小官。
[25]饩:粮食或饲料。
【译文】
周定王派单襄公访问宋国,此后又向陈国借道去访问楚国。那时,清晨已经能见到火星,是夏历十月了,道路上杂草丛生,根本无法行走,负责迎送宾客的人也不在边境迎候,司空不巡视道路,湖泊不修堤坝,河流不架桥梁,田野中还堆放着粮食,谷场的农事还没有完毕,道路两旁没有种植树木,田里的庄稼长得稀稀拉拉,膳夫不给宾客供应食物,里宰不给宾客安排住处,都邑内没有客房,郊县里没有旅舍,老百姓还要去为夏氏修筑楼台。到了陈国都城,陈灵公与大臣孔宁、仪行父都穿戴着楚国式的服饰到夏氏家玩乐,丢下宾客不接见。
【原文】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26],天根见而水涸[27],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偫而畚挶[28],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注释】
[26]辰角:辰,同“晨”。角:星名。
[27]田根:星名。
[28]偫(zhì):准备。畚挶:都是用来盛物品的器具。
【译文】
单襄公回朝后,向周定王报告说:“陈侯如果不遭受灾难,陈国也一定要灭亡。”周定王问:“这是什么原因啊?”单襄公答道:“当角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雨水会结束;天根在早晨出现时,表示河水即将干枯;氐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草木将会凋落;房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要降霜了;火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天气已冷,该准备过冬了。所以先王的教导说:‘雨水结束便修整道路;河水干枯便修造桥梁;草木凋谢便储藏粮食;霜降来临就准备好冬衣;寒风吹起就修整城郭宫室。’所以《夏令》说:‘九月整修道路,十月架桥设梁。’“还提醒人们说:‘结束场院的农活,准备好搬运土石的器具,当营室之星见于中天时,就开始营造房屋,当火星初次出现时,到司里那里集合。’这就是先王不费钱财而向老百姓广施恩惠的原因啊。如今在陈国,早晨已能见到火星了,但道路却堵塞不通,农村的谷场也已被废弃,湖泊不修堤坝,河流不架桥梁,这是荒废先王的教导啊。”
【原文】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29],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民时,不蔑民功。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30],县有序民。’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注释】
[29]鄙食:郊外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简陋的庐舍提供饮食。
[30]班事:指木工做事情有条有理。
【译文】
“周代的制度规定:‘种植树木,用以标明道路的远近,郊外提供食宿,用以款待来往的旅客,都城的近郊有专设的牧场,边境有接待宾客的设施,洼地里有茂盛的水草,园苑中有林木和池塘,这都是用来抵御灾害的啊,其余的地方没有不种植五谷的,百姓没有闲置的农具,田野没有丛生的杂草。不耽误农时,不浪费人民的劳力。这样才能使百姓生活富裕而不穷困,安逸而不疲惫。都城中的土木工程都在有次序地进行,郊外的民众也轮番劳作。’而现在的陈国,道路无法辨认,农田杂草丛生,庄稼熟了无人收割,百姓由于陈侯的享乐而疲于劳作,这是抛弃了先王的法规制度啊。
【原文】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31],司空视途[32],司寇诘奸[33],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至于王使,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注释】
[31]司徒:西周开始设置,是掌管国家土地、人口和财务的官员。
[32]司空:官职名,掌管土地、水利工程。
[33]司寇:官职名,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译文】
“周的《秩官》篇说:‘地位相等国家的宾客来访,守关的官员便要向上报告,国君还派行理手持符节前去迎接,候人引路,卿士到郊外慰劳,守门的人清扫门庭,管祭祀的人陪同宾客行祭礼,司里安排住处,司徒调派仆役的人,司空视察道路,司寇盘查奸盗,虞人供应木材,甸人运送燃料,火师监察火烛,水师料理盥洗的事情,膳宰进送熟食,廪人献奉粮米,马夫准备好牲口的饲料,工人检修车辆,百官各自送来供应的物品,客人来访如同回到了家里。这样,宾客不分贵贱等级,没有不感到满意的。如果是大国的使臣来到,接待的规格就提高一个等级,更为恭敬。如果是天子的使臣来到,则由各部门的长官监督办理,让上卿监察他们。如果是天子下来巡视,则要国君亲临督察。’如今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也算是周王的亲族,是奉天子之命,作为宾客而途经陈国,然而主管的官员却没有一个前来接待,这是蔑视先王的官员啊。
【原文】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34],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渎姓矣乎[35]?陈,我大姬之后也。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注释】
[34]非彝:违反常规。匪,同“非”。彝,法度,常规。
[35]渎姓:亵渎同姓。夏氏是妫姓,陈也是妫姓,因此称“渎姓”。
【译文】
“先王的法令中说:‘上天是奖励善良的,惩罚淫乱的,所以凡由我们周室治理的国家,就不允许违背法令,不迁就怠惰放纵,每个人都遵守自己的职分,来承受上天的赐福。’如今陈侯不顾念历代相承的法度,抛弃他的妃嫔们,而带领下属到夏氏那里去恣意淫乐,这难道不是亵渎姬姓吗?陈侯是我们大姬的后裔,却丢弃自己的礼服而穿戴楚地的服饰外出,这难道不是怠慢常法吗?这又是违背先王的政令啊。
【原文】
“昔先王之教,茂帅其德也,犹恐殒越。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居大国之,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六年,单子如楚。八年,陈侯杀于夏氏。九年,楚子入陈。
【译文】
“过去,人们对于先王的教导,总是努力遵行,还恐怕有所差池。像这样荒废先王的教导、抛弃先王的法度、蔑视先王的官员、违背先王的政令,又拿什么来巩固国家政权呢?处在大国之间,却又不仰仗先王的教导、法度、官员、政令,难道还能长久吗?”周定王六年,单襄公访问楚国。定王八年,陈灵公被夏征舒杀害。定王九年,楚庄王便进攻陈国。
【评析】
单襄公路过陈国,曾亲眼目睹了陈国的腐败现象和混乱局面,由所见所闻得出陈国“必亡”的结论。本文叙述的就是这件事情。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单襄公通晓天文历法、典章制度以及礼宾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他一口气列举了陈国“必亡”的十五个理由,从陈侯的所作所为与“先王之教”完全相反,违背了农时季节,不注重生产建设,不执行与他国之间的交往原则与礼节,荒淫逸乐四个方面,前后形成了鲜明对比,使结论十分有说服力。文章最后,作者简要交代了陈国在两年之后的一系列变故,证明了单子预言的正确。
文章引经据典,条分缕析,错综变化,细致淋漓地证实了当时的社会对农业、水利、交通、建筑、外交等方面都有相当完备的制度,在现代也很有借鉴意义。
-
语义说明:万物无声,一片寂静。 使用类别:用在「安静无声」的表述上。 万籟俱寂造句:01我最爱在万籟俱寂的深夜沉思与写作。 02万籟俱寂,只听到病床上母亲微弱的呼吸声。 03夜已深,虽是万籟俱寂,我内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
-
作者: 元好问 【原文】: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1)。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
-
道光间,先生奉命封琉球国王。礼成,散步于馆外,见一屋中有棺焉,前有题识曰“天朝参将某公之柩”,异而询之,则乾隆间护送封王之使,至彼国而以病死者也。问何不归,曰:“
-
疏林挂日,正雾淡烟收,苍然平楚。绕林细路,听沉沉落叶,玉骢踏去。背日丹枫,到眼秋光如许。正延伫。便一片飞来,说与迟暮。欢事难再溯。是载酒携柑,旧曾游处。清歌未祝又黄鹂趁拍,飞花入俎。今日重来,除是斜
-
指意象派诗歌的五本选集。《意象派诗选》第一集于1914年3月出版。编者是艾兹拉·庞德*。有奥尔丁顿*诗10首、H.D*(即希尔达·杜利特尔)诗7首、庞德自己的诗6首。此外,还收有一部分近意象派诗人的诗
-
《易传,彖传下,未济》 文言文原及翻译 作者:佚名 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译文 未济,“亨通”,(六五)阴柔居中
-
野狐峡大野摇动五彩的群落花气熏蒸中,我走向草原边缘黄河,不在群山中穿行而是在平地切出深深的裂谷惊世骇俗的刀法天地间錾出神奇的雕塑两 ">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三十六记指导
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三十六记指导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3.由,诲女知之乎?《论语》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本诗不只是对个人际遇的慨叹,更是对人生、对历史、对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对时代的变迁与现实的冷峻种种重大谜团的思考与体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