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持一心》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所持一心
【原典】
王公存①极宽厚,仪状伟然。平居恂恂(xún xún)②,不为诡激③之行。至有所守,确不可夺④。议论平恕,无所向背⑤。司马温公⑥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故自束鬓起家,以至大耋(dié)⑦,历事五世,而所持一心,屡更变故,而其守如一。
【注释】
①王存(1023~1101):字正仲,丹阳(今属江苏)人。庆历六年(1046)进士,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除密州推官。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历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元丰元年(1078),为国史院编修官,修起居注。第二年知制诰,同修国史,兼判太常寺。五年(1082),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改兵部尚书,转户部尚书。元祐二年(1087),拜中大夫、尚书右丞。三年(1088),迁左丞。出知蔡州,移扬州。召为吏部尚书,复出知大名府,改杭州。绍圣初,以右正议大夫致仕。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年七十九。王存性宽厚,不为诡激之行。《宋史》卷三百四十一有传。②恂恂(xún xún):恭谨温顺的样子。③诡激:怪异偏激。④确不可夺:坚守不为所动。确,坚固,固定。⑤向背:迎合背弃。⑥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注见“忤逆不怒”条。⑦大耋(dié):古八十岁曰耋,故以“大耋”指老年人,或指高龄。
【译文】
王存为人极为宽厚仁爱,外表伟岸相貌堂堂。他平时恭谨温顺,从来没有偏激的行为。但对自己所坚持的事情,却从不让步。平时评论人事,中正平和,无所偏袒。司马光曾赞许他说:“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下来立住脚的只有王存了。”王存从成年入仕,到耄耋之年,一生共侍奉过五代皇帝,一直忠贞不改。虽然中间屡经变故,但是他却始终如一。
【延伸阅读】
在任何时代圆滑世故的人都很多,能够坚持立场的人实属少见。之所以如此,在于坚持立场需要付出代价,有时候还会有性命之忧。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国君与权臣崔杼的夫人私通,被崔杼射杀了。齐国的大史官记录道:“崔杼弑其君。”崔杼要他改写,史官坚持不动,崔杼就将他杀了。“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坚持立场危险如此,人们当然会避而远之。然而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有主见的人来完成,如果毫无原则事事圆滑,社会就没有前行的可能了。所以在那些正义之士的眼中,能够坚持己见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推崇的。孔子就特别讨厌那种口是心非的人,他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俗话说“自古英雄惜英雄”,司马光是个正义之士,所以他衷心赞许王存的坚持立场。史书称他:“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诚心自然,天下敬信,陕、洛间皆化其德,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之乎?’”司马光是一时人望,高风亮节万人敬仰,能得他一赞,殊为不易。《周易》之《恒》卦云:“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王存能恒一不变,故难得。
-
玉楼春 【宋】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 始共春风
-
侮之忍第二十九侮之忍第二十九 富侮贫,贵侮贱,强侮弱,恶侮善,壮侮老,勇侮懦,邪侮正,众侮寡,世之常情,人之通患。识盛衰之有时,则不敢行侮以贾怨;知彼我之不敌,则不敢抗侮而构难。 汤事葛,文王事昆
-
杂言诗·八连颂 作者:毛泽东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 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
-
脑筋急转题:什么剑是透明的? 脑筋急转解析:看不见(剑),“剑”跟“见”是谐音。 脑筋急转弯答案:看不见
-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到超师院读佛经的感受,其主要内容是:清晨早起,他到住地附近一个名叫超的僧人(师)的寺院里去读佛经,有所感而写下这首五古抒情诗,既表达了他壮志未已而身遭贬谪,欲于佛经中寻求治世之道的
-
方子振学弈文言文翻译 《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老师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学弈
-
寻西山隐者不遇[唐]丘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 "> 答司马谏议书文言文
答司马谏议书文言文 〔宋〕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
-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检测练习卷 一、背诵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
-
中学文言文注释须注意的问题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方面。因此作注者要慎于选择,用注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