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放鹤亭记》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
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
重阳节的故事传说 一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
-
【唇枪舌剑解释】嘴唇如枪、舌头似剑。形容争论激烈,语言锋利,像枪剑交锋一样。也作“舌剑唇枪”。 【唇枪舌剑造句】 ①冯林和王嫂为了一件家庭小事,竟唇枪舌剑地争吵起来,各不相让。 ②上午
-
[定义] 文中陆续出现同一个字词,而前后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的一种修辞方式。"> 秦朝一统:商人吕不韦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
吕不韦是卫国濮阳人,因在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经商发了大财,成为当时著名的豪富。由于他主要从事贩贱卖贵的投机生意,所以经常到邯郸出差。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正处于极度落魄的异人。 与其他绝大多
-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
-
诗经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
-
《清史稿·额亦都传》“额亦都世居长白山。”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额亦都①世居长白山。幼,亲为仇家所杀,匿邻村以免。年十三,手刃其仇。居数岁,太祖②行经嘉木瑚寨,与太祖语,心知非常人,遂请从。其姑止之,额亦都日: “大丈夫生世间,能以碌碌终乎?此行听所之,誓不贻姑
-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作品赏析【注释】①衾:被子。锦衾:丝绸被子。②咫尺:比喻距离很近。【评解】自从与心上人
-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武字子卿篇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①。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
-
文言文虚词答题方法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