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游东山记》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杨士奇
【原文】:
洪武乙亥(1),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皆意度阔略(2)。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3),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殽出游(4)。隐溪乘小肩舆(5),余与立恭徒步。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彻,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盤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6),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7),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8)。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手一卷,坐庭中,盖齐邱《化书》(9)。延余两人坐。一媪(10)捧茗碗饮客。牖下有书数帙(11),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12),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13),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道士岳州人刘氏。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14)。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15),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起,缘涧观鱼。大者三四寸,小者如指。余糁饼饵投之(16),翕然聚(17),已而往来相忘也。立恭戏以小石掷之,辄尽散不复。因共慨叹海鸥之事(18),各赋七言绝诗一首。道士出茶一饼,众折而嚼之。余半饼,遣童子遗予两人。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李以卒从二骑送立恭及余。时恐晚不能入城,度涧折北而西,取捷径,望草埠门以归(19)。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20):“是吾所营乐邱处也(21)。”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22)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23),异时或相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24)?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作者简介】:
杨士奇(1365——1444),初名寓,以字行,明朝泰和,(今江西泰和)人。早孤,家贫,以教授学生为生。惠帝建文初年,以史才荐入翰林院,充编纂官,参修《太祖实录》。成祖即位后,入内阁典机务,仁宗时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宣宗、英宗两朝均为台阁重臣,与杨荣、杨溥同朝辅政,并称“三杨”,因居第在西,称“西杨”。后以老病告归,卒谥文贞。
杨士奇工于诗文,为明初“台阁体”的代表作家之一,由于位高权重而在文坛上有很大影响。他的文章平正舒缓,有《东里集》等。
【鉴赏】:
明初诗文大多颂圣应制,歌功颂德,在诗坛则以“三杨”为代表形成了台阁之风,内容多无可取之处,杨士奇诗歌亦如此。然而他的这篇散文《游东山记》却是情真意切,实为难得一见的佳作。
与其它游记不同,这篇作品基本没有描写东山的景色,而是着眼于人物的活动,而以深情贯穿始终。
乍看起来,这篇作品似乎散乱无章,事无巨细皆入笔端,作者仿佛信笔写来,丝毫不加剪裁琢磨,叙事也似过于琐碎。然而读过之后却尽扫起初的观感,而体会到了作者的深心。
大致说来,这篇文章主旨并不在事,而在于情。使种种琐事串连为一体而又浑然天成的正是这种情使然。作者与蒋隐溪父子为君子之交,他写蒋氏父子的意度阔略、不妄交游正是为了突出这种知交的难能可贵,也为下文作了情绪上的铺垫。在写春日出游的过程中,作者不厌其烦地写了种种小事,诸如载酒乘舆、度林涉涧、扫石静坐之类,烘托出一种初春之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美妙景色,渲染了一种祥和温馨的宁静气氛。不难想象在这种气氛中游者的怡然欢畅的心情。而作者又点缀以村舍取书一事,更增加了一种安乐淳厚的意味,使人疑心置身于世外桃源。
在精心布置了这一种环境之后,作者集中笔墨叙写了朋友欢聚,饮酒赋诗之乐。中间插入李千户及道土,使得场面顿时热烈起来。文章也因此起了一个高潮,但见飞杯换盏,起舞蹁跹,又闻吟诗放歌之声,琵琶竹窍之乐,文章至此,游山之乐已达极致。下面便略收一笔,杂以观鱼嚼茶之事使得热闹的场面又归于平静。接着写黄昏返城,忽入蒋隐溪不祥之语,使本来明朗的画面上调入了一层灰色,为下文蒋隐溪的死埋下了伏笔。
作者写游山之乐其实都是为最后抒发感慨作准备。昔日之乐愈多,则今日之悲愈重。面对坟茔一冢,忆起先时交游之厚,能不使人悲从中来,感慨万千?更何况作者自己也要离开武昌,回到庐陵。死者死矣,生者竟也要分离,细思起来,情何以堪!除非大彻大悟如庄周之人,否则真情犹在,却生离死别,其发言悲戚实为情理中事。便是事不关己之读者观文至此,也不免心生“存没离合之感”而欲掩卷,何况身当此境?
这样看来,作者娓娓述说的琐事末节中其实都是深浸着作者哀悼追忆之情,人死之后再来追记当日之事,两相对照,更加突出了今日的痛切寥落之感,所以说作者选材叙事并非随意为之,而是颇具深心,处处为后文作势。
杨士奇的文章向来以平稳徐纡见长,这篇散文也不例外。作者叙事抒情都是从容写来,不作一句激烈之语,然而在平淡安闲,不动声色中却蕴藏了深厚的情感,可以称得上是“不尚藻辞,不矜丽句,词气安闲,首尾停稳”。他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多为短句,不加任何修饰,常常只用几个动词就突现出人物神情。这种句式既俭省了笔墨,读来又顿挫流畅,明白如画。
-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认为,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往往能战胜最坚强的东西,就像水,水是善于利万物而不相争的,它乐于往人们所不齿的低处走,却能无坚
-
梦见柏树是什么意思?五行主木,得此梦,甲木之象征,甲木参天,财运颇多,做事勇往直前,多有他人相助,贵人多之征兆,凡事应谨慎对待,不可有贪婪之想法,春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
-
欧阳生文集序 曾国藩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
-
这一首,离别相思之词。采取华丽字眼,描写居室、器物,用以衬托主人公的身份与生活。上片用比喻和对照的手法展现女主人别后独处的孤寂与惆怅。画炉懒得冒烟,只透着一股冷清之气;绣被上还是那一对鸳鸯,但人已
-
胡世宁,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籓,从官骄,世宁裁之。他日复请湖田,持不可。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再迁郎
-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为司空。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积年能为变幻。乃变作一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华表曰:“子之妙解,无
-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①,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②爱与憎。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
-
1、 【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
-
如何复习现代文诗歌和文言文 期末考试马上要到来了,同学们已经着手复习,但语文这一学科,很多同学都无从下手。因为课堂上早就讲过,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两个脱节的
-
【原题】:隆兴改元初余为永嘉监仓时登忠义堂睹颜鲁公像知其裔家是邦今阅一纪沿檄莆中遇军事判官邵即其人也因请观常山平原二像并大历颢会昌嗣二诰为赋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