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忍学经典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3 15:53:42阅读:400

【原文】

《易·损卦》云:“君子以惩忿窒欲。”

《书》周公戒周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又曰:“不啻不敢含怒。”又曰:“宽绰其心。”

成王告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

《哀公二十七年》:“知伯入南里门,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左传》:“一惭不忍,而终身惭乎?”

《论语》:“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又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

又曰:“君子无所争。”

又曰:“君子矜而不争。”

曾子犯而不校。

戒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

又曰:“大直若屈,大智若拙,大辩若讷。”

又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又曰:“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荀子曰:“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蔺相如曰:“两虎共斗,势不俱生。”

晋王玠尝云:“人有不及,可以情恕。”

又曰:“非意相干,可以理谴,终身无喜悒之色。”

【译文】

《易经·损卦》说:“有德行的人用受打击所引起的警戒来抑制愤怒和欲望。”

《尚书》记载周公告诫周成王说:“坏人怨恨你,责骂你,那么你自己应该修养你的德行。”又说:“不仅仅是不敢动怒。”又道:“还要放宽你自己的心胸。”

周成王告诫君陈说:“必须有忍耐之心,这样才能办成事情;有宽容之心,道德才能高尚。”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民谚说:‘所谓高低之分,在于心中,河流和沼泽容纳着污泥,群山和草丛隐藏着祸患,质地美好的玉石藏匿着瑕疵,国家君主有些缺点,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鲁国人是靠相互忍让来治理国家的。”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记载:“知伯进入南里门,叫赵孟也进来。赵孟对他说:‘君主在这里。’知伯说:‘你没有勇敢的精神,凭什么被尊称为子呢?’赵孟回答道:‘凭我能够忍耐。你的耻笑对我赵孟有什么损害呢?’”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伯裸露胸脯,牵着羊来迎接楚军。楚庄王说:“郑国的君主能够甘居人下,忍受侮辱,必定能取得人民的信任。”

《左传》记载:“一次羞辱都不愿忍受,难道要一辈子羞愧吗?”

《论语》记载:“孔夫子说:‘小事不能忍让,就会损害到大事。’”

《论语》还记载孔夫子的话说:“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忘记自己以及亲人,这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论语》还记载孔夫子的话说:“君子没有什么可跟别人相争的。”

《论语》还记载孔夫子的话说:“君子为人处世矜持谨慎,不跟别人相争。”

《论语》记载曾子被别人欺侮了,也不跟人计较。

孔夫子告诫子路,说:“牙齿因为刚硬,所以容易折断;舌头因为柔软,所以容易保存。柔软必定胜过刚硬,弱小的事物必定胜过强大的事物。爱好争斗必定受到损伤,一味逞强必定导致灭亡。做各种事情的根本态度,忍让是最好的。”

《老子》说:“知道它是雄性的,就可以用雌性的来对付它;知道它是白色的,就可以用黑色的来对付它。”

《老子》又说:“世界上最直的东西看起来就像是弯曲的,最聪明的人看起来好像很笨拙,最善辩论的人看起来好像很木讷。”

《老子》又说:“至高无上的美好品德就像水一样,而像水一样善良就有利于万物而不会发生争斗。”

《老子》又说:“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不与别的事物相争,却容易战胜对方;不说话,却善于应对对方。”

荀子说:“伤害别人的话语,其伤害程度比用矛戟刺入身体所造成的伤害更大。”

蔺相如说:“两只老虎争斗,必定不能都保全性命。”

晋代的王玠曾经说过:“别人有达不到要求的地方,可以从情谊上原谅他。”

王玠又说:“不要意气用事,冒犯别人,可以通过讲道理来责备他,一生都不要有欢喜或忧郁不安的神色。”

【评析】

古人早已认识到一味地生别人的气与别人相争所带来的害处,因此,古之君子都是那些能够忍受别人的责骂,宽容他人,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他们不仅能够做到宽容别人,更可贵的是,他们懂得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责骂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严厉指责对方只能恶化彼此之间的关系,看不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从而导致自己一意孤行,最终铸下大错。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应该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个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走向事情的反面。我们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应该采取认真的态度,但是如果太过认真了,就会成为苛求,这样会使我们陷入细枝末节的计较中,从而失去了对事情实际效果的基本评判。只有我们心胸开阔,能够包容一切,才能避免走向苛求,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国君要有忍耐之心,与民休养生息,使老百姓能够安然度日,不能对臣民太严厉,如果采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苛捐杂税繁多,就会使百姓不堪忍受,最终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这个国家也会走向灭亡。

通常,能够忍受侮辱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伟业。因为他们能够甘居人下,发现自己的失误,有志气,有远见,关心别人,诚信为人,所以会采取正确的行动策略来完善自己,最终获得成功。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度量,这样才能使自己不因小事而与人争执,拥有容人的雅量,将自己的时间、精力都用于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努力。如果只因一时的愤怒没有忍住,最终导致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那就太不值得了。

柔软的东西很随意,能够进行各种变化,从而有效地保护自己。为人处世也是这样,仅仅靠率直、刚毅的性格是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因为自己直来直去,说话、办事不善于顾及对方的想法和颜面而引起别人的反感,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是失败的。如果能够更委婉一些、更含蓄一些,那么,自己的社交范围将更大,处事将更通达。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懂得这个道理的话,就应该善于隐藏自己的才能和技艺,不要过于招摇和炫耀。否则,自己身上所具有的这些光环往往会招致别人的嫉妒,甚至愤怒、憎恨,最终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日常生活中,如果别人冒犯了自己,不要发怒,也无须跟别人理论,只要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给对方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妥善地化解双方的冲突。这种方法还可以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宽宏大量,明白事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姚燧《虞美人 牧庵即事为李元素作》全诗赏析

    竹风吹落疏疏雨。纨扇收残暑。小轩蓦地细香来。莫是邻家早有木犀开。玉环穿耳谁家女。自献歌金缕。新声和彻紫檀槽。袖出乌丝才说要挥

  • 《偶成》赏析

      该诗描绘了一个幽僻美丽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独特境界。前两句写庵中之景。老松环绕着茅庵,松荫之下的短墙上有一扇柴门。这扇门是经常闭着的,锁着一院绿苔。庵中没有人来,却有五色斑斓的蝴蝶成双结队地飞舞着

  • 梦见阴婚

    梦见阴婚,得此梦,五行主木,木火通明之意,主近期事业中多有他人相助,得贵人指引,财运更可得以提升,性格固执之人,生活有不安之感,春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

  • 文言文《前出师表》赏析

    文言文《前出师表》赏析   前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

  • 建安文学的领袖是谁?

    建安文学的领袖是谁?一般文学史上都说是曹丕、曹植兄弟。不错,丕、植兄弟是建安年间文坛上最活跃的人物,当时的一些文学活动,也大多是以 "> 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初步探讨

    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初步探讨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文言文往往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把文言文称作“第二外语”,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

  • 少年行修的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少年行修的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1~4题。  瘐质,字行修,少而明敏。八岁诵梁世祖《玄览》等十赋,拜童子郎。开皇元年,除奉朝请,历鄢陵令,迁陇州司马。大业初,授太史

  • 文言文《晏子使楚》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晏子使楚》译文及注释   读不懂《晏子使楚》这篇文言文的人快来看看文言文《晏子使楚》译文及注释吧,欢迎大家阅读。  译文  (一)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人因为

  • 精雕细刻造句七则

    【精雕细刻解释】精心细致地雕刻。多比喻创作艺术品十分细致精到。也比喻做事十分细致。 【精雕细刻造句】 ①他写的文章用词准确、严谨,显然是经过精雕细刻的。 ②这件工艺品是老师傅精雕细刻了

  • 高中文言文阅读测试题

    高中文言文阅读测试题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