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刘郎浦口号》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02 22:32:14阅读:732
【注释】:
  这首咏史诗是作者经过刘郎浦时,听说此地是三国时刘备到东吴迎亲的地方,有所感触而写的。

  咏史诗难在是议论而又不死于议论之下。我们且看吕温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

  前二句:“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初看时,上句是叙事,下句是想象中的物象,似乎没有什么议论在内。据《三国志》记载,当时孙权对于刘备,既有戒心,又要结亲,是包藏政治用心的。这一点,周瑜说得很明白:“愚谓大计,宜徙(刘)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

  可是作者写诗,并没有把史实简单概括一下完事,而是借令人可以触摸的艺术形象发表议论。请看“明珠步障幄黄金”这句,既写出孙刘结亲时那种豪华场面:孙夫人使用的步障,是缀满了明珠的;新婚夫妇居住的地方,连帷幄也用黄金来装饰。然而我们深入加以寻味,会发觉这种描写,不仅仅是为了铺叙结婚场面的豪华,还含有这种豪华所隐藏的政治用意。不难看出,诗人把“史”和“诗”很好地统一起来了。

  再看下面:“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分明是对孙权的嘲笑。看来已显出议论的面目了。但是细看之下,它又和一般论史不同。一般论史可以是这样平直地写:“刘备以天下事为重,不因一女子而易其志。”说得准确,没有味道。这里却以唱叹出之。诗人发问道:谁会为了一个女子而看轻了天下呢?而孙权、周瑜居然想用来换取刘备鼎足三分的决心,结果又如何呢?写来有顿挫之势,饶有情致。这是从侧面取影,让人们自己去寻思和领悟它的正面意思。这样,它同史论就有灵活与板滞的区别,不是死在议论之下了。

  (刘逸生)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古诗《王世贞·登太白楼》注释与赏析

    王世贞·登太白楼①昔闻李供奉②,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③,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④,明月天门⑤秋。欲觅重来者,潺湲⑥济水⑦流。【注 "> 苏洵《辨奸论》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辨奸论》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 亲如手足造句七则

    【亲如手足解释】形容关系十分亲密,像亲兄弟一样。亲:亲密。手足:比喻亲兄弟。 【亲如手足辨析】和“情同手足”意义基本相同,往往可以通用。 【亲如手足造句】 ①为了这个科研项目,3年来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全文翻译赏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衣带逐渐宽松,人也显得憔悴。为了她呀!即使身体消瘦下去,也不翻悔。 [出典]柳永《凤栖梧》 注: 1、《凤栖梧》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译文]饮一杯陈酒思念着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山上还没有刻上平胡的功绩,何时可以回归家乡无法预计。 [出典]范仲淹《渔家傲》 注: 1、《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 孔融让梨文言文翻译

    孔融让梨文言文翻译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是非常了解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孔融让梨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孔融让梨文言文翻译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

  • 百家姓凌的文言文

    百家姓凌的文言文   历史来源  「凌」源出 ;  出自姬姓, 以官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周代设"凌人"之职, 为周礼天 官之属,掌贮藏冰凌。同武王之弟康叔有支庶

  •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赏析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

  • 诗词朗诵的基础技巧

    学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归纳分享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归纳分享   一、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中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