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02 00:00:56阅读:758

  首联,写即指读了白居易寄来的两首绝句,後有感于友朋之离世,亦作诗抒发感慨。

  颔联,写到友人一一离开人间,祭文所做自然增加,以致文集中祭文最多,对于友人去世之伤痛无奈之情,自己的孤独之感溢于言表。

  颈联乃千古名句,亦最能体现刘禹锡的哲学思想。本义指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浪。这里“陈叶”、“前波”可指微之、敦诗、晦叔等已经去世的好友,也可指旧事物。“新叶”、“後波”可指“晚辈”亦可指新事物。这一联我以为,至少包含了这些哲学思想:

  1.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民族概莫能外。体现了刘禹锡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发展是必然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既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就要顺应、利用规律。人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刘禹锡有感于友人的去世,悲痛之余,他想到的也许就是尊重逝者、善待生者,以及生者应该珍惜生命好好的地活下去。

  3.没有陈叶就不会有新叶,没有前波亦不会有后波,新旧事物不是绝然对立的,不是毫无关系的。新事物中包含了旧事物中的优秀成分,旧事物中孕育了新事物的某些基因。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也见刘禹锡已经既有辩证思想,暗合对立统一规律。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也体现了这一规律。

  4.这两句诗还可以看出刘禹锡在认清上述规律后,体现出的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七个字春联大全 傲雪梅花香入户的下联

    上联:傲雪梅花香入户 下联:高风杨柳月开心 上联:傲雪梅花香入户 下联:清风杨柳月盈门 上联:傲雪梅花香入户 下联:狂风杨柳绿迎春 上联:傲雪梅花香入户 下联:清风杨柳月吟诗 上联:傲雪梅花香入户

  • 梦见塌陷

    梦见塌陷,五行主土,乃事业中多有纷扰,彼此相处不和,财运有不利之事,郁结于心,发之于梦,性格刚强之人,却应明辨是非,明察秋毫。

  • 鲁作三军,神医扁鹊,耦耕逐渐消失

    鲁作三军 周灵王十年(前562),鲁国季武子打算编定三个军,把公室军队一分为三。三军由三桓,即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每家各管一军。三家各自把原有车兵并入,其中,季孙氏让私邑战士自愿选择,参加军队

  • 《汉书·高帝纪》“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阅读答案及翻译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

  • 揭傒斯《寒夜》诗词选鉴赏

    这首诗还有两处地方颇值得玩味。一是题中的“寒”字。从“霜空”、“叶落”来看,作诗的时令实在凉秋而非寒冬。">

  • 文言文复习与应试的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复习与应试的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综合阅读,几乎可以包含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而且文言文语段的阅读理解,更着重于考查学生所学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在语段的

  • 门当户对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形容结亲的双方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相当。 使用类别:用在「婚姻匹配」的表述上。 门当户对造句: 01、现在流行自由恋爱,不必讲求门当户对。 02、他是将门后代,自然要找

  • 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 《词别是一家》诗词鉴赏方法

    词别是一家 在宋室南渡前后擅场词坛不让须眉的女词人李清照,在她著名的《词论》一文中, "> 四个处方教你轻松背文言文

    四个处方教你轻松背文言文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会发现,中学教材中文言文篇幅较多,明珠璀璨,字字瑰丽。可一说到背诵,不少同学就开始“头痛发晕”,即使勉强背会,过上一段时间,也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