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送友人归》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30 22:05:41阅读:308

  首联切合题目,写友人的形象和送别的地点。友人年事已高,满头如雪的白发,是一位皤然老叟。友人归去,取道水路,送行的地点是在浙江边,这两句各自构成一幅简单的画面,迎风飘拂的白发和烟水迷离的江面互相映衬,显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颔联作为首联的补充,点明送别的时节和情景,暮春时节,群芳凋零。花落花飞,红消香断,诗人本已感慨丛生,更何况在此落花时节,友人要千里归去。与友人就此握别,何日重逢,能否再见,均未可卜,此情此景,令人黯然神伤。只有这临别的一杯酒,也许能略壮行色,并可将恼人的离愁别绪冲淡些。对句即从眼前实景推开一层,虚写抒情,是劝慰朋友,也聊以自慰,不要为别离过分感伤,虽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皎洁的月光。语出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意。一二两联多系实写,故颈联纯从虚处着笔,避免了文情的板滞。这一联以两个精整的对句,写友人、也是自己的抱负和志趣。诗人送别的友人是谁,这位友人的性格节操以及千里归去的缘由,一二联均阚而未提,但从作者送别的深情厚谊,隐然可见这位朋友的高尚人格。这两句便点明友人此行是归隐山林,因而可以推测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当在宋亡以后。上句以《庄子》中背负青天高飞九万里的大鹏来比友人放情江海作逍遥游。下句以山林麋鹿喻友人的疏野之性。两句既是赞友人,也是自喻。但是郑思肖系心家国,就在元兵已南下,南宋王朝濒临绝境之际,还以极大的义愤,叩阍上书太后、幼主(恭宗),激昂慷慨。所以他与友人此时的离世高蹈,决不是性喜山林,而是表现了决不向新朝俯首的气节。

  尾联勒回,关合“送别”,在友人的归帆渐远渐隐之际,回眸凝望,只有烟雾萦绕的林木,昏黑幽暗,深不可测。“冥冥烟树深”,是写景,也暗示作者在易代之际心情的沉重和迷乱。这是诗中写景之句,富于象征性。它深化了诗的意境,余音不尽,具唱叹之致。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初三文言文重点语句

    初三文言文重点语句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问今

  • 古诗《孟郊·登科后》诗词注释与赏析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②,一日看尽长安花。【注释】①龌龊:指处境艰难。②疾:轻盈,轻快。赏析 "> 最新中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中考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梦见家里被盗有没有特别的寓意?

    每个人对于梦境中发生的事情都会很感兴趣,不过有一些人能够记住梦中的事情,有的人记不住梦中的事情,做完梦第二天可能就忘了。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不做梦,做梦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特点。

  • 南辕北辙文言文及其翻译

    南辕北辙文言文及其翻译   《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下面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无题① 李商隐 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导读】 李商隐(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 "> 《新唐书·虞世南传》文言文阅读

    《新唐书·虞世南传》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

  • 曾参教子文言文翻译

    曾参教子文言文翻译   导读: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又称《韩子》。该书在韩非生前即已流传。司马迁说:“韩非‘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

  • 王猛论·(清)侯方域

    唐荆川曰[2]:“王猛者,苻坚之谋臣也[3]。”此可谓得猛之著矣。猛处天下分崩之时,其志未尝不在中原,及其不得已而见用于异国,犹惓惓不能忘晋[4],盖识大义者也。呜呼!三代而下[5],乱世之臣识大义者

  • 《伤仲永》文言文知识点

    《伤仲永》文言文知识点   《伤仲永》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下面是其文言文知识点,欢迎阅读:  虚词用法  之  (1)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