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九月二十八日作》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出这样一幅画面:一场小雪给关山披上一层薄薄的银装。而人则戴着絮帽,迎着雪后的北风站立着。时间呢?据诗题,是旧历九月二十八日。虽在北国,这场雪也属于来得比较早的。也许,它是这一年的第一场雪呢。晚秋,一场雪使山河大地容颜顿改,把季节明显地推向初冬,所给人的感受和引发的思绪应该是多方面的。但作者并没有写这些,很可能是种种意绪错综复杂,连他自己也难以说清吧。而对于读者来说,“絮帽北风前”下面恰好留下一个空间,这空间是能够诱发人想象的。“残月如新月,今年老去年。”诗人经过一段心绪浩茫的感触后,视线集中在月亮上。雪后放晴,蓝天上出现了月亮,得雪色的映照,增加了亮度,尽管是月底的下弦月,却好似新月一样。“残月如新月”本属联想,但从联想中透露出诗人对于新月有特殊的感情。宇宙间残月和新月可以周而复始地转化,而人却未见如此。“今年老去年”,“老”不能再转回少年。人老于去年,有何感慨呢?这下面又留下一层空间。
单纯看末句,诗人似乎在叹老。但叹老也有多种多样。如果认为叹老必然伤感,难免消极,便与这首诗的基调不合。北国晴雪之后,空气是寒冽的。人则絮帽一顶,迎风而立。面对关山积雪,不见有瑟缩之意,便显示了一股刚气。月,是残月而似新月,用心中的新月来比照眼前的残月,情感的趋向更是积极的。而慨叹人之老于去年,固然在时间流逝面前有一种悲感,但由上而下的感情流向,使这种悲更多地表现为对人生的执著。“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伤叹时光流逝,就有一种时不我待、担心虚老此生的意味在里面。因此,这首诗主要是从积极的方面感叹岁月催人,时光流逝。
诗写得很含蓄,但他所提供的画面却是很鲜明的。关山小雪,下弦月倚着蓝天。而容颜老于去年的诗人,则头戴絮帽,临风而立。这,很像是一首自题小像之作。正是这种自题小像式的写法,我们读起来感到它既有画面的表层意思,又有画中人心理的深层意思。使诗的内容丰富含蓄,耐人寻味。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脑筋急转题:红豆家的小孩是谁? 脑筋急转解析:红豆生南国出自王维的《相思》,全文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脑筋急转弯答案:南国
-
《桃源行》·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
-
营州歌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注释 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厌:同“餍”,饱。这里作饱经、
-
作者: 戎耀文戎耀武 【本书体例】 ">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法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法 文言文在各省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重要位置,对考试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必过
-
《秋声赋》文言文鉴赏解析 《秋声赋》文言文鉴赏解析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感怀悲己的永远主题。 《秋声赋》,欧阳子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只是欧阳修五十三
-
语义说明:比喻夫妻离散或情感决裂后重新团圆合好。 使用类别:用在「别离重聚」的表述上。 破镜重圆造句: 01、在离散二十年后,他们夫妻终于破镜重圆。 02、我是劝合不劝离,希望
-
海上之盟 早在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派大宦官童贯出使辽朝。了解辽朝的政治形势,童贯在这次出使过程中,遇到了燕人马植,向童贯献策取燕,深受童贯赏识,被童贯改名为李良嗣,带回开封。李良嗣向宋
-
宁延达作品看上去仿佛有低低的诗句被小男孩的刀片儿刻在抽屉的花瓣上仿佛有一些细小的香味儿被蜜蜂震颤的翅膀遗落在风的末梢仿佛有流动的声 "> 张翥《疏影·王元章《墨梅图》》诗词选鉴赏
词以《疏影》为调,上承宋代姜白石(夔)的咏梅自度曲名作,情韵意趣已自不凡。其上片写月夜梅开,将实景与幻觉糅合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