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南楼风月横披》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观看宋理宗一幅书法作品,而抒发对宋代兴亡感喟的诗作。理宗是南宋后期的皇帝。“南楼风月”,是他生前书写的一幅横披(字画横幅)。
诗的第一句似乎有些头巾气:“物理兴衰不可常”说世间万事万物(当然也包括朝代的兴衰,人世的沧桑)变化无常,这算什么诗呢?然而接下去从无常中翻出有常,就有些意思了,“每从气韵见文章”。既然“每从”,可见有常。这个有常(即有规律性)的事体,便是文章关乎气韵:一个人的气质决定其文章的优劣;一个人的文章气象又往往预兆着他的前途命运。“诗谶”这个说法,多少有些道理。“往事只堪哀”,不是汉高祖诗;“大风起兮云飞扬”,不是李后主词。写“大鹏一日同风起”的,后来青云直上;写“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不幸英年早逝。这其间难道没有必然性吗?只要不把问题绝对化,那正是“每从气韵见文章”!
前两句偏于说理,偏于抽象,那好处是很有限的。此诗之妙在于紧接便有后二句将说理变作感叹,将抽象变作具体,读者首先看到了两种“风月”的对比,一是“万古中天月”,二是“南楼一夜凉”。前者系隐括宋太祖《秋月》诗:“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那气象恢宏开阔,十足地表现出一个开国皇帝的气魄。而后者系取自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末句“并作南楼一夜凉”,暗示了宋理宗前途的暗淡,说明了“每从气韵见文章”之不失为名言。而两种对照的情景,通过“谁知”“只办”的勾勒,又连成一气。就境而言,仿佛画出一轮朗月高照南楼,可惜南楼上没有不负月色的风吹龙吟、欢歌笑语,而只有“一夜凉”!就意而言,这是形象地讽刺理宗无能,不能继承太祖的雄才大略;又是惋惜太祖一脉龙种,何以会退化为跳蚤。“谁知万古中天月,只办南楼一夜凉”,语妙、情妙、境妙、意妙。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 选自《世说新语》 原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l
-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
-
人心,都是贪婪的,但这个道理我们心里明白就好,却不能说出来。李宗吾说“学厚黑学的人,私下得到实惠就行,却不能光明正大的说出来”,还用了刘备和曹操举例子,说曹操心黑,刘备脸厚。曹操心黑天下
-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
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人。自为诸生,读书砥行,从高攀龙受业。家酷贫,意豁如也。举于乡,家人易新衣冠,怒而毁之。第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行人。数奉使,秋毫无所扰。 迁礼科左给事中。
-
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
-
鹦鹉救火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贵重③,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④,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 李白 名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导读】 天宝 "> 张养浩《龙洞山记》高考试题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
-
语义说明:毫无办法或没有办法可想。 使用类别:用在「毫无办法」的表述上。 无可奈何造句:01事到如今,无可奈何,只有面对现实一途。 02老王无可奈何地叹息道,一切都是命运啊! 03对于不可抗力的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