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炼字
宋诗炼字
效步还须学宋诗,炉锤字句得真知。
江西巨擘能裁典,元祐名贤可决疑。
只有闲情非理趣,更无深味不风仪。
诗家自有连城璧,未许才疏空好奇。
炼字之功,肇端于沈约、徐陵,生发于初唐沈宋,成就于少陵,萎滥于晚唐,决然于江西诗派而成标识。察其脉络,盖伴随近体之生灭兴衰,休憩与同也。
古风无炼字之说,自然晓畅,直抒胸臆,讽喻兴比,率性而然。曹孟德“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曹子建“明月上高楼,流光正徘徊”;阮嗣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如是等等。从容涌出,无须雕饰。字或精工,皆意会格成,非锤炼使然也。
至于近体,格式愈工,体制愈细,而炉锤愈甚。炼字之工,始成诗法。
略较李杜,可见炼字之端绪也。太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自然铺陈。如江河之水,有顺流而下之势。此古风底蕴,真行舟所见,即见即咏。虽对仗亦工,然顺势浑成,无锤炼之迹。少陵“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式与太白之句相仿,含义亦相通。然“垂”“涌”俱锤炼之功,非顺承之势,尽起伏之妙。水天之际,星月交映。波涌蒸腾之势,天垂覆笼之相。此意会,得锤炼始能传神,非即见即咏之类也。
黄庭坚
太白浅易清新,流畅自然;少陵雄浑古朴,收放自如。流畅自然者,古风之蕴也;收放自如者,炉锤之至也。盖太白时,格律未严,太白性情亦不耐束缚,故以歌行古风为底蕴,虽律而亦不失风之亚。少陵集格律大成,肇近体旨归,得锤炼之要,理势所当然,语不惊人死不休,其炼字之自况也。
宋人诗法杜诗,然情志疏阔,独求炼字。江西诗派,滥觞而极也。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一祖即少陵;三宗者,山谷、简斋、后山也。三家更在少陵炼字之上,炉锤细密,火候浓炽,专以理法胜人,开宋诗门户。
黄山谷“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真雄阔;其“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深沉。陈简斋“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真笃实。陈后山“断墙著雨蜗成字,老屋无僧燕作家”,真厚重。然了无情致,言尽意绝,精固精矣,而昧于无情,此宋诗锤炼之弊也。
炉锤之功,不可无,无则涣散;亦不可过,过则枯涩。
叶梦得称郑谷之诗“格力适堪揭酒家壁,为市人书扇耳!天下事每患自以为工处,着力太过,何但诗也!”
是晚唐之时,炉锤太过之病,已略可见。只此病染于宋季,入膏肓耳。
然炉锤毕竟学诗之必由,是以宋诗之炼字,亦善备体式之门径也。
盖唐人多神韵,虽亦锤炼,而痕迹不彰;诵读之际,每为其神采引却,虽炉锤而不得见也。宋人无神韵,故斑斑点点,锤痕自见,是炼字之范本也。
能以北宋炼字,以晚唐恤情,炼字有度,恤情有节。居正不奇,其诗或有可观也。
-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
世事从头减,秋怀彻底清。夜深犹道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不能平。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作品赏析【注释】①山中夜坐静思,对社会人生有所求索。上片就溪水声响起兴
-
文言文专项练习:《鹦鹉灭火》 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
-
【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 【朦昧】1.迷糊貌。2.愚昧无知。3.隐瞒真情以图蒙混欺骗 【朦朣】模糊不明 【迷朦】糊涂蒙昧 【朦混】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 【
-
梦见大缸是什么意思?五行主土,梦见容器乃是土之象征,有容纳,接纳之意,土主信,得此梦,乃是近期事业中多有贵人相助,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则多有追随之人,事业可兴旺之征兆。
-
庚寅冬[1],予自小港欲入蚊川城[2],命小奚以木简京书从[3]。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4]。”予愠为戏[5]
-
梦见和父母争吵,得此梦,与他人间合作共处,彼此事业可得好运之意,唯有与他人间荣辱与共者,事业方可有所改善,凡事不可有自作主张之想法,生活多有不顺之事。如做此梦,金钱之事,应有长远之谋划,切莫与他人间起
-
古诗文言文名句 导语: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文言文名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天时
-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
-
【固执己见解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多形容不肯改变错误的见解或不正确的观点。 【固执己见造句】 ①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思想开朗,一点也不固执己见,跟我们年轻人很有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