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葛覃》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周南·葛覃》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①。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②。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③。
【注释】
《葛覃》出自《诗经》。本诗写的是一名女子准备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的事。葛覃:绵长的葛藤。葛,多年生蔓草,茎长二三丈,纤维可用来织布。覃(tán),绵长。
①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曰;于飞,即正在飞。灌木:丛生的树木。喈喈(jiē):鸟鸣声。
②刈(yì):斩,割。濩(huò):煮。絺(chī):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绤(xì):粗的葛纤维织的布。斁(yì):厌。
③害(hé):通曷,疑问词。否:不。
【大意】
葛藤是多么绵长啊,绵延在山间的谷中,那繁茂的叶子一片青翠。
山谷间飞起的黄莺,轻轻落在灌木林丛,婉转的鸣叫声这般动听。
葛藤是多么绵长啊,绵延在山间的谷中,叶子成熟了郁郁葱葱。
把它割来煮在锅中,细布粗布随意织成,穿着它真是其乐无穷。
我虚心请教我的老师,老师教给我为妇的技艺。
教给我用灰水清除内衣的油腻,教我用清水洗濯外衣的污垢。
该洗不洗的能打点清楚,回家看望父母。
【赏析】
此刻,她正处在喜悦而急切的企盼之中,马上就能出发见到久违的父母,心中的激动实在难以避免。
抬头望向故乡的方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静的山沟中。这一抹幽静的清碧就在近前,故乡仍在远方……
一只黄雀飞来,她的思绪被不期的一阵“喈喈”的鸣啭拉了回来。美丽的黄雀,在灌木丛上啁啾啼鸣。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她将她那一丝喜悦和挂念隐藏在绿葛、黄雀背后,生怕打扰它们,不能继续顾盼、聆听,不能继续思念、喜悦。
良久,她终于想起了此行的目的。她麻利地弯腰“刈”藤,转眼间就在家中“濩”葛、织作了。那萋萋满谷的葛藤,在十指间幻化成一匹匹飘拂的葛布;而她,早已在铜镜前披着这“絺绤”,正喜孜孜地试着。拿着亲手织作的葛布,她感到无比的快慰,还有什么比辛劳过后亲自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更令人自豪呢?
她的老师来了,老师似乎在指点,似乎在倾听,指点她做事的技巧,倾听她对父母、家乡的思念。让她快学会洗衣、做饭的技巧吧,思归的心早已经忍不住要飞回去看望父母了。
【拓展】
《诗经》中的《卫风·竹竿》也描写了一位出嫁的女子的思归之情,这首诗把这种感情从回忆与推想两个不同角度,分别做了描写。全诗如下: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
同学一首别子固 作者: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曾巩),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
-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江南地迥无尘。老天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
王时翔 闽之建宁,属县二,曰建安,曰瓯宁,境域辽远,民多山居,竟岁或不入县。令是者,率季冬历村落,督逋赋,名曰乡征。雍正十年,镇洋王公时翔令瓯,将举是,约以一箯舆①,一僮一役往。客争之曰
-
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
-
语义说明:泛指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 使用类别:用在「宴客主人」的表述上。 东道主造句:01今天我请客,下次就由你当东道主了。 02这次宴会办得十分成功,处处展现了东道主的盛情和殷勤。 03大专院校的
-
席上贻歌者 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作者简介: 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光启(885-888)年
-
荀顗字景倩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荀顗,字景倩,颍川人,魏太尉彧之第六子也。幼为姊婿陈群所赏。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
-
《宋史·苏轼列传》“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日:“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
-
人的生命非常的脆弱,人生的意外难以预料,每年都有许多的人因为意外而死去。
-
顾隐君传 〔明〕归有光 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相传晋司空和之后。散居浦之南者,其族分而为三,故世称其地曰三顾村云。隐君有子曰存仁,举嘉靖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