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形式: 四言诗翻译
芄兰枝上结尖夹,小小童子佩角锥。虽然你已佩角锥,但不解我情旖旎。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芄兰枝上叶弯弯,小小童子佩戴韘。虽然你已佩戴韘,但不跟得来亲近。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注释
芄兰:兰草名,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支:借作“枝”。
觿:用兽骨制成的解结用具,形同锥,似羊角,也可为装饰品。
本为成人佩饰。
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征。
能:乃,于是。
一说“宁”“岂”。
知:智,一说“接”。
容、遂:舒缓悠闲之貌。
一说容为佩刀,遂为佩玉。
悸:本为心动,这里形容带下垂、摆动貌。
韘:用玉或象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拉弓,即扳指。
甲:借作“狎”,戏,亲昵。
一说长也。
-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
出自元代王伯成的《【般涉调】哨遍_项羽自刎虎》 项羽自刎虎视鲸吞相并,灭强秦已换炎刘姓。数年逐鹿走中原,创图基祚隆兴。各驰骋,布衣学剑,陇亩兴师,霸业特昌盛。今日悉皆扫荡,上合天统,下应民情。睢河岸外
-
作者: 徐红兵 丁芒我站在大角山上,这里有一座古老的炮台。我攀断乱草,拭掉苍苔
-
清-宗渭隔宵戒语过清晨,细雨枯逢出剑津。舟子下滩常斗水,估人遇险只呼神。空门无我休言命,逝者如斯任此身。两岸鸟啼行不得,遍山红染杜鹃新。形式: 七言律诗押[真]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
-
郁岪是关于描写山的词语.郁岪郁岪的拼音:yu fu 山势层叠貌。清·罗辰《游隐山六
-
朝云信断知何处?应作襄王春梦去。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作品《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这是一首描写恋情的词。上阕写别后回想以前闲来绣户彩笔题诗,突出文字姻缘。现在恐怕欢尽人散,庭院冷落,暗写别离:墙内之人
-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 出自先秦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
-
成语发音: 「guì zhuàng jiàn lǎ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 成语出处: 《史记·匈奴列传》: “壮者食
-
出自唐代顾非熊的《赠友人》 吾友昔同道,唯予今独行。青云期未遂,白发镊还生。旧隐连江色,新春闻鸟声。休明独不遇,何计可归耕。
-
出自唐代殷文圭的《赠战将》 绿沈枪利雪峰尖,犀甲军装称紫髯。威慑万人长凛凛,礼延群客每谦谦。阵前战马黄金勒,架上兵书白玉签。不为已为儒弟子,好依门下学韬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