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小香山梅花堂诗(其二)
幻出烟萝傍玉京,须知片石是三生。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混沌凿开云上下,崆峒坐倚月纵横。
峰头且莫骑黄鹤,留遍江城铁笛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这厮他记小过忘人大恩,这厮他胁底下插柴不自稳,那里也敬老怜贫
出自元代张国宾的《杂剧·相国寺公孙合汗衫》 第一折(正末扮张义同净卜儿张孝友、旦儿、兴儿上)(正末云)老夫姓张名义。宇文秀,本贯南京人也。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赵氏,孩儿张孝友。媳妇儿李玉娥。俺在这竹
-
出自唐代吴筠的《高士咏。项橐》 太项冥虚极,微远不可究。禀量合太初,返形寄童幼。孔父惭至理,颜生赖真授。泛然同万流,无迹世莫觏。
-
出自唐代纪唐夫的《骢马曲》 连钱出塞蹋沙蓬,岂比当时御史骢。逐北自谙深碛路,连嘶谁念静边功。登山每与青云合,弄影应知碧草同。今日虏平将换妾,不如罗袖舞春风。
-
成语发音: 「wā ěr dāng zhā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成语出处: 明
-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拜星月·高平秋思》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
-
出自唐代王瓒的《冬日与群公泛舟焦山》 江外水不冻,今年寒复迟。众芳且未歇,近腊仍袷衣。载酒适我情,兴来趣渐微。方舟大川上,环酌对落晖。两片青石棱,波际无因依。三山安可到,欲到风引归。沧溟壮观多,心目豁
-
齐·何氏小山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孙元晏 qí hé shì xiǎo shān 齐·何氏小山xiǎn dá hé zēng kěn xì xīn,zhù jū jiāo wài hǎo
-
原文赏析: 太液芙蓉,浑不似、丹青颜色。常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生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拍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痕沾血。客馆夜惊尘土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是抗战时期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结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文协”的发
-
出自唐代徐铉的《送礼部潘尚书致仕还建安》 名遂功成累复轻,鲈鱼因起旧乡情。履声初下金华省,帆影看离石首城。化剑津头寻故老,同亭会上问仙卿。冥鸿高举真难事,相送何须泪满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