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孝经诗
忆我为儿时,家塾在堂隅。
日昳读书罢,归时慈母娱。
八岁就外傅,《鲁论》初咿唔。
九岁五经毕,文义颇不疏。
十岁读《礼经》,古句忘崎岖。
十一背慈训,茕茕失母乌。
十二出门游,奔走能跨驴。
是时从大人,来往神愉愉。
大人授《孝经》,命儿自写书。
儿写书不成,满纸如墨猪。
左右反覆视,心气惨不舒。
低头清泪落,仰头但嗟吁。
大人顾谓儿,儿心一何愚。
写书非大难,儿心姑徐徐。
心定手不误,尔盍仰视予。
侵晨执笔写,写成日裁晡。
儿乃破涕笑,喜笑东西趋。
取书呼儿来,此书义当摅。
读书读其义,此书学根株。
儿默听此教,跪受当前除。
朝夕执书读,爱重同球图。
读罢藏之笥,亵见惧点污。
儿今又写书,写书忽痛呼。
儿有六岁儿,儿已十年孤。
昔时一卷书,岁时常宝储。
今日写此帙,吞声泪沾裾。
昔写今亦写,今日迥自殊。
昔泣今亦泣,两泣不相如。
昔写虽丑恶,嬉戏称凤雏。
今写好似昔,谁与正瑕瑜。
昔泣实恃爱,貌郁神不痡。
今泣复何益,泪眼空为枯。
哀哉一卷书,写罢还踟蹰。
儿亦呼其儿,学不在五车。
但求孝悌性,敬爱理不虚。
亦不在荣达,名誉播九区。
但求守吾身,战战保发肤。
儿有弱小甥,神采清且都。
七岁痛陟岵,似续守门闾。
此书大义在,此诗非烦纡。
儿复呼其儿,试诵与尔姑。
尔姑闻此诗,哀痛犹茹茶。
尔内外兄弟,敬谨相友于。
立身与显亲,毋苦不肖吾。
形式: 古风-
成语发音: 「kuì rán zhǎng tà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成语出处: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
-
原文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
-
出自唐代唐求的《题李少府别业》 寻得仙家不姓梅,马嘶人语出尘埃。竹和庭上春烟动,花带溪头晓露开。绕岸白云终日在,傍松黄鹤有时来。何年亦作围棋伴,一到松间醉一回。
-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ldqu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处】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注】在遥远的异乡,我想象兄弟 们今天相偕登上高处,身上都插着茱 萸,可就是少了我一个人。登高:农历 九月初九重阳登高
-
出自宋代王义山的《乐语》 ◎寿崇节致语隆兴府万年介寿,星辰拱文母之尊;四海蒙恩,雨露宠周臣之宴。颂声交作,协气横流。与天同心,为民立命。以圣子承承继继,九州番臣;奉太后怡怡愉愉,亿载永久。宝册加徽称于
-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
出自唐代僧鸾的《赠李粲秀才(字辉用)》 陇西辉用真才子,搜奇探险无伦比。笔下铦磨巨阙锋,胸中静滟西江水。哀弦古乐清人耳,月露激寒哭秋鬼。苔地无尘到晓吟,杉松老叶风干起。十轴示余三百篇,金碧烂光烧蜀笺。
-
战国策·赵三·郑同北见赵王《郑同北见赵王》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郑同北见赵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
-
【寸步不离解释】一小步也不离开。形容紧紧相随,一步也不离开。多指关系十分亲密。 【寸步不离辨析】和“形影不离”都可以形容关系非常亲密,但“寸步不离”有时还可以用于监视、盯梢等;“形影不离”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