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岁暮杂诗二十首(其八)
廿年朋好尽凋零,宿素思君是典型。
风暗瓦灯余半壁,尘埋书鹿弃空庭。
岭边鹤怨山人帐,槛外猿啼处士星。
只有吟魂消不得,夜台无伴恨冥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翻译元宵节时
-
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出自清代《九日登高台寺》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参考翻译注释①这
-
成语发音: 「dòng jiàn fèi xì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代兴盛衰败情况。 成语出处: 《魏书·李顺传》:“
-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作品《宿府》。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
-
张济,字士度,西河人也。父千秋,慕容永骁骑将军。永灭,来奔。太祖善之,拜建节将军,赐爵成纪侯。随从征伐,累著功绩。登国末,卒。济涉猎书传,清辩,美仪容。太祖爱之,引侍左右,与公孙表等俱
-
出自唐代李中的《依韵和友人秋夕见寄》 夕风庭叶落,谁见此时情。不作关河梦,空闻砧杵声。会须求至理,何必叹无成。好约高僧宿,同看海月生。
-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
-
辨奸论辨奸论 【原文】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65]。月晕而风,础润[66]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67]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
-
成语发音: 「yì tú tóng gu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途:道路;归:归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归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到相
-
出自唐代窦庠的《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钟在越灵嘉寺,从天竺飞来)》 海中有国倾神功,烹金化成九乳钟。精气激射声冲瀜,护持海底诸鱼龙。声有感,神无方,连天云水无津梁。不知飞在灵嘉寺,一国之人皆若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