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诵读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探究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7 20:36:28阅读:2

诵读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探究

  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在语言交际应用层面,文言表达几乎从未走进过我们的生活,因而也就不会有鲜活的语境。加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很难上升到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体认的高度上,因此学起来感觉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于教师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师来讲,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面对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现象,采取了类似八九十年代学外语文白对译、语法分析教学的方法,在文言字词句、文言知识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可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教师串讲灌输,学生死记硬背,造成了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的尴尬局面,学过一段时间,学生的兴趣就会丧失殆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扭转这一尴尬局面,就要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上多下工夫,而诵读正是提高这种兴趣的有效手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反复诵读自古以来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红楼梦》中贾宝玉学习文章。其老师贾代儒先让他诵读,然后述其大意,然后谈谈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点拨,效果非常好。实质上,这与贾宝玉熟读诗词文赋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诵读其他非道德文章的过程中,宝玉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因而一试中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就今天的文言文学习而言,反复的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可以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对文本的会意和理解)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意的整体感知,这样就能有效地缓解学生面对文言时出现的紧张心理和畏难情绪,为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扫清心理上的障碍。

  由于缺乏基本的诵读时间和必要的诵读训练,诵读文言文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字词句篇翻译以及文言知识的讲解上,挤占了学生诵读的时间,以致文章学完了,学生还不能准确、通畅她诵读文本,更不用说能读准停顿、重音,把握好语速、语气、语调了。这样,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很难体味到乐趣,更不用说享受到成就感了,他们怎么能对文言文学习感兴趣呢?

  基于上述两点,教师要把诵读训练作为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第一个触发点。诵读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层面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个层面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文言诵读感兴趣,首先要让他们领略到诵读的乐趣。为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言诵读水平,揣摩文本,反复练习,范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为学生模仿诵读树立榜样,使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乃至背诵中感受到文言诵读的魅力。学生只有在教师的诵读中分享到了诵读的愉悦,才会产生自己诵读的强烈动机,进而去尝试诵读。笔者大学毕业已经快20年了,可是当年汪德修老师朗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那陶醉的神态每每还会浮现在眼前,那带有浓重南方地方特色的低回清丽的声音每每还会在耳边萦响。正是汪老师的范读影响了我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我喜欢上了文言诵读,喜欢上了古典文学。所以说,学生对文言诵读和文言学习的兴趣,首先是从聆听教师的高水平范读和背诵开始的。

  在学生受到教师的熏陶而对文言诵读乃至文言学习感兴趣之后,接下来就是让他们在自己的诵读中体验到文言诵读乃至文言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一改以往的生涩的教学模式,突出诵读在文言教学中的地位,使诵读成为学生学习文言的重要步骤和过程,在学习每一篇文言文时,都把诵读作为吸引学生研读文本的开端。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言诵读,把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作为文言诵读的最低要求。这一基本要求的完成要放在课下的预习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明确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借助工具书查准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并进行标注,划出文中的长句和结构复杂的句子,然后至少高声朗读二至三遍,并形成习惯,逐渐把这种预习变成主动行为。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文言诵读进行技巧指导, 让学生在文言诵读中体会到文言学习的快乐。教师要为学生诵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每篇文言文的教学至少要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诵读,对于要求背诵的课文还要作背诵指导。诵读训练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第一层面的要求是让学生读出句内停顿、重音、语气、节奏。这个层面的训练主要以教师的范读和领读为主,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细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对于难以读准的'片段和句子,教师可在语法知识的辅助下,帮助学生揣摩涵泳,找准重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一句的停顿和重音,可能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强调的是是和寡人之间的句中停顿(语法上主谓之间应有短暂的停顿)以及子过的重读处理,这样就可以读出节奏并很自然地读出郑伯当时坦荡和自责的内心感受。这样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言的感受能力,让文言的音韵和谐美感染每个学生,引发学生的审美愉悦。第二个层面是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读懂文意,读出文气,读出个性化的理解,完成对文意的整体理解,从而享受文言诵读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使学习兴趣持久高涨。这个层面的训练应主要采用自读方式。如一位教师教读《勾践灭吴》,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主朗读,30分钟后教师检查,让学生分段朗诵,学生读得有声有色,人物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博得了阵阵掌声。在接下来的思路分析中,同学们分析概括得快而准确;在感受形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迅速从不同的角度谈出自己对勾践和文种两个人物的个性化理解。这一切都是在30分钟的自主诵读中 会意得来的。通过诵读,学生理解了文本,获得了理性的审美感受以及对文化的体认,开阔了视野,陶冶了心灵。这样轻松的学习学生怎么可能望而生畏呢?在这个层面的训练和实践中,可采取的诵读方式有很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还可以插入体验性读、分角色读、表演性读、个性化读、竞技性读等,以保证学生的诵读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和保护。

  再有,学生充分诵读之后,教师还要有更高层面的要求。读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诵读《语文读本》以及其他材料中的文言作品的习惯,以从中获得文言学习的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样,学生的文言语感和文言学习兴趣才得以永久地巩固。

  诵读,是开启学生走人文言文学习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是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流连忘返的魔力棒,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加深文化体认的加速器。让学生的文言学习从诵读开始。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红楼梦》中的这场学堂闹剧 写透太多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早在几千年前,大思想家墨子就告诉我们: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充分说明教育特别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每个人的一言一行、

  • 蒸蒸日上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形容事物不断地进步发展。 使用类别:用在「持续进展」的表述上。 蒸蒸日上造句:01在他多年的经营下,公司的业绩不断蒸蒸日上,财源滚滚。 02张校长到任后,致力于培养校园读书风气,校务蒸蒸日上

  • 《宋史·寇准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

  • 包公为什么喜欢吃白巧克力? 为了不咬到自己的手指

    脑筋急转弯题目:包公为什么喜欢吃白巧克力? 脑筋急转弯解析:包公是除了名的“包黑炭”,手指自然也是黑色的,为了在吃东西的时候不咬到自己的手指,选取对比强烈的白色自然为妙。

  • 朱汉民《湘学通论》:湘学学统与学术旨趣

    中华传统学术文化博大精深,既体现为不同时间形态而波澜迭起的历史学术思潮,又体现为不同空间形态而风姿各异的地域学术传统。“湘学”就是中华传统学术文化的地域化形态之一。 湘学研究的历史

  • 《造酒忘米》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造酒忘米 【原文】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①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②,加二斗水,相参③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

  • 仓颉造字的故事:告诉你中国文字是怎么来的

    仓颉造字的故事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牲口、食物的储藏量在逐渐增加,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

  • 为什么小明嘴巴里面不长舌头? 答案:小明是只茶壶

    脑筋急转题目:为什么小明嘴巴里面不长舌头? 脑筋急转解析:当小明是是一只茶壶的时候只有壶嘴,没有舌头,你答对了吗? 脑筋急转弯答案:小明是只茶壶

  • 陆游《山家》全诗赏析

    风月宽闲地,溪山隐遯身。云边安井臼,竹里过比邻。洗术分岩瀑,烹芝束涧薪。柴门敲不应,疑是避秦人。

  •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