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题:文化经典
文言文阅读题:文化经典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①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②也,不知其仁也。”“赤③ 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①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②宰:家臣、总管。③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1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路虽然能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但是并不是说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是仁。
B、冉求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所以孔子始终是反对冉求的。
C、公孙华虽然能言善辩,知道礼节进退之道,但是不一定就能遵守并达到仁的境界。
D、在孔子看来,他的三个学生虽然各有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15、结合下面选段,分析孔子的思想。(3分)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答:
参考答案:
14、B(实际上,孔子也是很欣赏冉有的。《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回答三人皆可从政,认为“求也艺”。《先进》说政事才能要数冉有、季路。)
15、孔子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仁”。他们虽然各有专长,但所有这些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做到仁,就要做到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或者说,利己、利人、利家、利国、利天下的就是仁。)
参考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
【鸡犬不留解释】鸡和狗一只也不留下。形容斩尽杀绝。犬:狗。 【鸡犬不留造句】 ①土匪进村,烧杀抢掠,一场浩劫,几乎鸡犬不留。 ②金兵包围了山城,在城下叫喊:“宋军将士们,赶快开城门投降
-
读书不厌勤,勤甚倦且昏。不如卷书坐,人书两忘言。兴来忽开卷,径到百圣源。说悟本无悟,谈玄初未玄。当其会心处,只有一欣然。此乐谁为者,非我亦非天。自笑终未是,拨书枕头眠。
-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 导语:高崇文,字崇文,幽州人,祖籍渤海蓚县,是唐代名将。关于他,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是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
-
脑筋急转弯题目:你知道世界上最悲剧的男人是谁吗? 脑筋急转弯解析:炮兵戴的是绿色帽子,虽为炮兵,做的却是最琐碎的事情,炊事员主要是负责部队的伙食制作,自然与黑锅有关系。所以其隐含意
-
木兰诗文言文全文 导语: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木兰诗文言文全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木兰诗文言文全文 唧唧
-
结了婚的女人,可能有些时候在梦里,会遇见一种情况,那就是梦见自己和老公在争吵,虽然有些时候,争吵的原因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这种真实的感觉,还是让很多女人都觉得心有余悸,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吵架都意味
-
很多人都梦见过死去之人,有时候梦见的是自己已过世的亲人,有的时候则是完全不相识的陌生人。梦见死人其实代表梦者想重新开始一切,忘记过去的不快乐,想找回真实做回自我。逝去之人在梦中代表的是已经逝去的事物,
-
芙蕖文言文翻译 《芙蕖》具体地说明芙蕖属于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种种优点,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它的种植之利甚大。作者并对自己不能辟半亩方塘种植芙蕖
-
梦见佩带匕首,会声誉鹊起。梦见用匕首与军官博斗,而且被对方刺伤,短期会获得高级军功章。梦见丢失了匕首,意味着在危急时刻会失去帮助。梦见赠送匕首,会战胜敌人,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