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
冯盎,高州良德人也。少有武略,隋开皇中为宋康令。仁寿初,潮、成等五州僚叛,盎驰至京,请讨之。文帝敕左仆射杨素与盎论贼形势,素曰:不意蛮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即令盎发江、岭兵击之。贼平,授金紫光禄大夫,仍除汉阳太守。
武德三年,广、新二州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并受林士弘节度,杀害隋官吏,盎率兵击破之。既而宝彻兄子智臣又聚兵于新州,自为渠帅,盎趋往击之。兵交,盎却兜鍪大呼曰:尔等颇识我否?贼多弃戈肉袒而拜,其徒遂溃,擒宝彻、智臣等,岭外遂定。或有说盎曰:自隋季崩离,海内骚动。今唐虽应运,而风教未浃,南越一隅,未有所定。公克平五岭二十余州,岂与赵佗九郡相比?今请上南越王之号。盎曰:吾居南越,于兹五代,本州牧伯,唯我一门,子女玉帛,吾之有也。人生富贵,如我殆难,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本州衣锦便足,余复何求?越王之号,非所闻也。
四年,盎以南越之众降。贞观五年,盎来朝,太宗宴赐甚厚。俄而罗窦诸洞僚叛,诏令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时有贼数万屯据险要,不可攻逼。盎持弩语左右曰:尽吾此箭,可知胜负。连发七矢,而中七人,贼退走,因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太宗令智戴还慰省之,自后赏赐不可胜数。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注】唐朝起信宜(现广东西南境内)百越土著居民,被冠上罗窦洞僚的称呼。
(二)
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酋帅冯盎、谈殿阻兵反叛。诏将军蔺谟发江、岭数十州兵讨之。秘书监魏徵谏曰:中国初定,疮痍未复,岭南瘴疠,山川阻深,兵远难继,疾疫或起,若不如意,悔不可追。且冯盎若反,即须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此则反形未成,无容动众。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观察,即来朝谒,恐不见明。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太宗从之,岭表悉定。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金紫光禄大夫,仍除汉阳太守除:授官
B.太宗令智戴还慰省之省:看望
C.贼退走,因纵兵乘之乘:追赶
D.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观察就:立即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直接反映冯盎英勇善战与不贪名利的个性的一组是
A.盎驰至京,请讨之本州衣锦便足,余复何求?
B.诏令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
C.因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四年,盎以南越之众降
D.连发七矢,而中七人越王之号,非所闻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寿初年,潮、成等五州僚人造反。冯盎亲自前往京师请旨讨伐。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他议论敌方形势,盎分析得头头是道。杨素很为惊叹,于是命他领江岭兵进行讨伐。
B.唐武德三年,冯盎率兵平定了高、冼的叛乱,当时有人游说冯盎称王。冯盎不贪求称王称霸而是归降高祖,体现了他的明智。
C.贞观元年,有人举报冯盎反叛,说他已起兵拒境,太宗采用魏徵的招降建议,派人招降了冯盎,终使岭南安定,并留下魏徵一席言,胜于十万兵的美谈。
D.文段(一)记叙了冯盎英勇善战,以民族统一为重,平定战乱的事迹;文段
(二)借魏徵进谏的史实让我们看到纳谏与进谏的君臣形象,同时也让我们看出冯盎反叛一事缺少真凭实据。
13.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意蛮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3分)
(2)人生富贵,如我殆难,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4分)
(3)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3分)
【参考答案】
10、D(就:到达,接近)
11、D(C项第一句表明的是善于指挥作战,而非本人的'英勇善战。)
12、C(魏征的建议不是招降,而是安抚晓喻;太宗是派人安抚晓谕而非招降)
13、(1)想不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物,很令人感到罕见。(3分。意1分,理解为料想想到意料到等均可;奇1分,理解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感到罕见感到不寻常等;句意1分)
(2)人生富贵,能像我这样的恐怕很难,我常常担忧不能担负起重担,而毁了先人所创建的勋绩。(4分。殆克坠各1分,句意1分)
(3)现在如果派出使者,把朝廷的打算明白地告诉他们,不必动用大军,他们就会自己来归顺朝廷。(3分。遣致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冯盎,是高州良德人。少年时就有军事谋略。隋开皇中任宋康县令。仁寿二年,潮(今潮阳县西北)、成(今封开县东南贺江中)等五州僚人造反。他驰马前往京师,请旨讨伐他们。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他议论敌方形势。杨素说:想不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物,十分值得惊叹。于是命盎领江岭兵进行讨伐。平乱后,授盎金紫光禄大夫、汉阳(今肃礼县西南)太守(明嘉靖《广东通志》载为漠阳太守)衔职。
唐武德三年(620),广州、新州(新兴)的高法澄、冼宝彻等共同受林士弘调遣,杀朝廷官吏。盎率率兵平定高、冼的叛乱。不久。不久宝彻哥哥的儿子智臣又在新州聚集兵力,自己担任魁首,冯盎率兵前往打击他。交战时,盎(在阵前)除去甲胄大声说:你们认识我吗?智臣的士兵大多放下武器,袒胸露背,下跪叩拜,众士卒于是溃散,盎擒获宝彻、智臣。岭外于是得以平定。有人游说冯盎说:隋朝已灭亡了,国内外到处很乱,唐朝虽应运而生,但政教还未孚众望,岭南尚未有所归属。你现在已攻克了五岭二十多州,着哪里能与赵佗的九郡相提并论,现在还是请你自称南越王吧!盎回答说:我世居南越,迄今已五代。作为岭南边疆大吏的,也只有我一姓,子女钱财我都有了,人生大富大贵像我一样的恐怕很难达到。我常常担忧的,是不能承担先人所创建的勋绩,我常常担忧不能担负起重担,而毁了先人所创建的勋绩,怎敢擅自称王呢?越王的封号,这个不是我所希望听说的。
武德四年,盎率领南越之众归降高祖。贞观五年,冯盎来到朝廷,唐太宗赏赐十分丰厚。不久,罗窦(今信宜镇隆)诸洞僚人叛乱,太宗诏盎率二万兵众为各路军先锋进行剿除。当时僚人数万人据险固守,不可强行进逼进攻。他手拿着弓箭对部下说:我的箭射尽,胜负便可见晓。他连发7箭,命中7人。僚人退却逃走,盎趁势率领部众乘机冲杀,杀死僚人千余。太宗派智戴归省慰劳,自此以后赏赐不可胜数。
(二)贞观元年(627),岭南诸州上奏说高州的酋帅冯盎谈殿起兵拒境反叛。太宗昭示右武卫将军蔺谟率领江、岭十州的兵力准备讨伐。魏徵进谏说:中原政权刚刚建立,国家贫弱尚未恢复,岭南又流行疾病,山川阻塞幽深,援军难以接上。疾病如果产生,或许不能如意,追悔莫及。况且冯盎如果真的造反,就要等到中原不安定,结交远处的兵力,分派兵力阻隔险要地势,扰乱侵略周边的周县,部署官员。可是为什么自从有人告发以来数年,兵力从不出境?这就是说他造反的形势没有形成,没有兴师动众的表现。陛下既然没有派人亲自到那里观察,再来朝廷拜谒(报告虚实),恐怕这样看不分明。现在如果派出使者,把朝廷的打算明白地告诉他们,不必动用大军,他们就会自己来归顺朝廷。太宗听从了这个建议,岭外于是全部安定下来。
-
【诗人简介】 马戴:字虞臣,会昌四年进士第。宣宗大中初,太原李司空辟掌书记,以正言被斥为龙阳尉。懿宗咸通末,佐大同军幕,终太学博士。诗集一卷,今编二卷。 灞上秋居 马戴 灞
-
鲁亮侪掷印文言文阅读 鲁亮侪掷印 鲁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
-
讽民国年间军阀混战之局面,于谦对下联: 【民国万税,牛头喜得生龙角】——【天下太贫,狗嘴何曾出象牙】 县官审穷书生,令其对下联乃出此: 【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日穿漏壁这
-
霜叶飞 【宋】吴文英 断烟离绪。 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 半壶秋水荐黄花,香馔西风雨。 纵玉勒、轻飞迅羽。 凄凉谁吊荒台古。 记醉蹋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1名句出自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的《西江月》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西江月》,全文是:“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
-
朱庆余简介|生平
-
说琴 明·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观
-
获麟解 作者:韩愈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
-
秋夜小洞庭离宴序 【唐】苏源明 ①源明□东平太守征国子司业①,须昌外尉袁广载酒□回源亭,明日遂行,□夜留宴,会庄子若讷过归莒,相里子同祎过如魏,阳谷管城、青阳权衡二主簿
-
文言文孔明智退司马懿的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都读过《三国演义》吧!知道三国指的是什么吗? 生:指的是三个国家——刘备、孙权、曹操,东吴、蜀、魏。 师:简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