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形式: 乐府曲辞翻译
红线毯,是南方女子经过采桑养蚕、择茧缫丝、拣丝练线、红蓝花染制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织而织就的。费尽了心血和汗水染成的红线比红蓝花还要红,织成的毛毯却被铺在宫殿地上当做地毯。
披香殿广阔到足有十丈多长,这些红线毯正好与宫殿地面的大小适合而铺满。
红线毯松软的质地简直受不了任何东西来压,而幽幽的芳香、美丽的图案无人爱惜欣赏。
美人们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她们的纤纤细足陷没于毯内,随便踏践。
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
都不如这种丝毯柔软暖和,于是宣州岁岁上贡线毯。
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令织工翻新花样、精织勤献。
线毯线厚丝多不好卷送,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
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怎会想到,织就一丈毯,需费千两丝,多么劳民伤财。
地不知冷暖,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了。
注释
红线毯:一种丝织地毯。此类红线毯是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所管织造户织贡的。
据《新唐书·地理志》宣州土贡中有“丝头红毯”之目,即此篇所谓“年年十月来宣州”的“红线毯”。
缫丝:将蚕茧抽为丝缕。
拣:挑选。
练:煮缣使熟,又有选择意。
红蓝:即红蓝花,叶箭镞形,有锯齿状,夏季开放红黄色花,可以制胭脂和红色颜料。
红于蓝:染成的丝线,比红蓝花还红。
披香殿:汉代宫殿名。
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轻歌曼舞。
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
“披香殿”原为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地轻歌曼舞,这里借指宫廷歌舞之地。
可殿铺:亦可作“满殿铺”解。
可,适合。
不胜:承受不起。
涩:不柔润。
毳:鸟兽的细毛。
加样织:用新花样加工精织。
线厚:是说丝毯太厚。
卷不得:是说不能卷起。
千两丝,不是实指,虚写所耗费蚕丝之多。
地衣:即地毯。
-
成语发音: 「mǎi xiào zhuī hu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嫖娼狎妓,寻欢作乐。 成语出处: 宋·吴自牧《梦梁录·酒肆》:“坝头西市坊双凤
-
出自唐代鲍溶的《述德上太原严尚书绶(一作王尚书,无绶字)》 帝命河岳神,降灵翼轩辕。天王委管籥,开闭秦北门。顶戴日月光,口宣雨露言。甲马不及汗,天骄自亡魂。清冢入内地,黄河穷本源。风云寝气象,鸟兽翔旗
-
出自宋代吕同老的《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 松江岩侧。正乱叶坠红,残浪收碧。犹记灯寒暗聚,簖疏轻入。休嫌郭索尊前笑,且开颜、其倾芳液。翠橙丝雾,玉葱浣雪,嫩黄初擘。自那日、新诗换得。又几度相逢,落潮
-
中国科学家爱国创新之歌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
-
【生卒】:?—?【介绍】: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他为人狂放不羁,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斥,乃作《解摈》。后屡得罪,几至死,幸被友人救援得免。光和元年(178),为上计吏至京师,司徒袁逢和河
-
出自唐代李群玉的《骢马》 浮云何权奇,绝足世未知。长嘶清海风,蹀躞振云丝。由来渥洼种,本是苍龙儿。穆满不再活,无人昆阆骑。若识跃峤怯,宁劳耀金羁。青刍与白水,空笑驽骀肥。伯乐傥一见,应惊耳长垂。当思八
-
【安居乐业】: 注音:ānjūlegrave;yegrave; 释义:(1)安:安于;居:住的地方,住处;乐:快乐,喜爱,愉快;业:所从事的事业 (2)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造句
-
出自唐代胡曾的《咏史诗。田横墓》 古墓崔巍约路岐,歌传薤露到今时。也知不去朝黄屋,只为曾烹郦食其。
-
成语发音: 「máo máo téng té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形容不沉着,慌里慌张。 成语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1回:“见他们毛毛腾
-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竹里馆古诗注音版 竹zhú里lǐ馆guǎn 独dú坐zuò幽yōu篁huáng里lǐ , 弹tán琴qín复fù长cháng啸xiào 。 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