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文言文学习办法解析
高效的文言文学习办法解析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以及特殊句式;
3、概括课文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复习重难点:目标2、3
复习方法:
学会总结 学会迁移 总结规律 举一反三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回顾我们的文言文学习,每篇课文都是详说详解,耗费了很多精力,而真到考试时还是捉襟见肘,未必能得多少分,那么有没有比较省力又有效的复习方法呢?有,那就是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学会迁移,举一反三,达到以少记多的目的。这节课我们就以《曹刿论战》一课为例,尝试并掌握这种方法。
二、介绍中考文言文
①中考对文言文要求:诵读古诗词,默写要背诵的古诗文;熟悉通假字,常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了解重要文言虚词(之、于、而、以、为);能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词义;能把文中重要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阅读文言文,能理解基本内容。
②题型:词语意思的理解、翻译言文中重点句子、课文内容填空、简答。
③题量:4道小题
④分值:10分左右。
确定本课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方法:复习目标:背诵、默写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翻译以及特殊句式;概括课文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三、背诵课文
方法:大声朗读,加深体会。出声背诵,巩固记忆。
同桌相互背诵。
四、积累重要实词和虚词
提示学生考题来自书下注释和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提纲,自主复习,总结归纳。
1、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 ”通 “ ”,解释为
2、理解古今异义词:牺牲;狱;可以;再;间;情;忠;鄙
3、一词多义:
总结文中的一词多义。如:故,信,请,之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 (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加:弗敢加也( ) 既加冠( )
安:衣食所安(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4、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作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5、积累实词
肉食者谋之 弗敢加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望其旗靡
五:重要语句的翻译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直、意译相结合。要学会必要的增、删、换、调,注意特殊句式。
根据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的特点,翻译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加。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远谋”译为“深谋远虑”。
2、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物名、地点、官名、书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按原文予以保留。如:文中的“曹刿”“鲁庄公”等。
3、换。即指文言文中有的词的意义,现在已改用其他词来表达,或者有的词虽然有的词还用,但已改变了意义,都要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如: “小信未孚”,译为“这是小的信用,不会为人所信服”。
4、省。即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无法用相应的现代汉语来翻译,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义的可省去。如:“公将鼓之”的“之”,是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省去。
5、调。即指文言文中某些特殊的句式,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如:“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式,要翻译成“凭借什么”。
6、补。文言文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如:“可以一战”,“以”后面省略了“之”,译时补出省略的“这一条件”。
翻译以下语句: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六、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1、本文借曹刿论战,论述什么样的道理?
2、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3、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句子。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5、曹刿在第三鼓后才发动鲁军进攻的原因是什么?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是什么?
6、曹刿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是哪句?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哪句?本文成语。
7、从本文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心要条件是什么?
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9、怎样评价曹刿和鲁庄公?
10、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七:小试牛刀
1、解释加横线的字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小大之狱
2、翻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用原文回答:“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4、举两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5、鲁国获胜给你最深的一点启示是什么?
八:中考演练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加横线的字。(2分)(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2、翻译(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答案:1、(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
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每问一分,共2分)
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九:结束语: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双册课本考试,再有三个月,我们就要迎接中考,希望同学们能像本文中的曹刿一样,临危不乱、从容不迫地复习,做到胸有成竹,最后一鼓作气,取得满意的成绩。
-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
-
相传,范阳节度使安禄山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但是,总也得不到重用。一天,听人讲起飞将军李广的故事,这个大男人不禁泪如雨下——难道我注定要和飞将军一样,终生玩命却得不到任何回报? 他想
-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
-
两袖刚风凌倒景。小磴松声,独上招提境。碧水流云三百顷。白龙飞过青天影。折脚铛中留苦茗。野菊生花,犹记丹砂井。吹罢玉箫山月冷。
-
我客至止,我迎于门。来升我堂,来饮我尊。羞鳖不时,詈我不勤。求我何多,请辞不能。客谓主人:唯子我然。求子之多,责子之深,期子于贤。
-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村居 高鼎
-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日高深院晚莺啼。堪恨风流成薄幸,断无消息道归期。托腮无语翠眉低。
-
刘贺,西汉第9任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昌邑王,刘贺是西汉时期最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之孙,五岁时袭父刘髆封为昌邑王。刘贺是个典型的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行事十分荒唐怪异。平日在他的封
-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
-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