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内文言文课堂训练及答案
高中课内文言文课堂训练及答案
阅读课内文言文片段,完成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小题1】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中的划线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
②不爱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⑤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⑥D.③④⑤
【小题2】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与所给例句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此言得之
B.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小题4】选出划线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答案:
【小题1】C 试题分析:①均为满足; ②吝惜/惜;③均为招致; ④将要/怠;⑤有的/许;⑥均为击退
【小题2】C 试题分析:A项:小大:形容词或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B项:义:名词活用作动词,坚持正义;D项: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一月月。
【小题3】B 试题分析:例句和B项均为动词得到的意思。A项:得:适宜,得当。C项:能够。D项:能够。
【小题4】B 试题分析:B项:表顺承关系。
-
对大多数人来说,厕所是个解决内急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公共的私人领地,很多人在外面可能临时外貌上发生什么小瑕疵,或是感冒擤鼻涕,咳嗽,洗脸都需要一个私密一点的场所,让自己不至于在大家都能看见的情况下干一
-
《送崔九》 作者: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
豹隐纪谈 佚名(重编《说郛》题「宋周遵道」) 据涵芬楼《说郛》本录校。邓琳媛点校,罗宁审定。 豹隐纪谈(一卷) 宋无姓氏 1.杜工部诗云:「发短何劳白,颜衰肯更红。」郑
-
袁彬,字文质,江西新昌人。正统末,以锦衣校尉扈帝北征。土木之变,也先拥帝北去,从官悉奔散,独彬随侍,不离左右。也先之犯大同、宣府,逼京师,皆奉帝以行。上下山坂,涉溪涧,冒危险,彬拥护不
-
葡萄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原诗题为《题
-
出自唐代诗人李华的《春行即兴》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赏析: 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
文言文的原文赏析方法及译文解析 陈规,字正叔,绛州稷山人。明昌五年词赋进士,南渡为监察御史。贞祐三年十一月,上章言:“警巡使冯祥进由刀笔,无他才能,第以惨刻督责为事。由是
-
语义说明:比喻以至诚待人。 使用类别:用在「真诚待人」的表述上。 推心置腹造句:01他对朋友向来推心置腹,坦诚相待。 02我们是推心置腹的老友,绝对信任对方。 03他们俩推心置腹谈了一整夜,化解了许多
-
高二语文必修五期末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
-
一、 语义说明:军队放倒旌旗,停止战鼓。形容不露行踪。 使用类别:用在「隐声匿跡」的表述上。 偃旗息鼓造句:01此行既是偷袭,当然得偃旗息鼓,隐密行踪。 02我军势弱,可偃旗息鼓,埋伏于此,俟机攻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