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马说(杂说四)文言文知识总结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4 21:27:45阅读:493

马说(杂说四)文言文知识总结

  人教版语文八下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

  马说(杂说?四)

  一、 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句意: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句意: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句意:喂马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二)一词多义

  ①之:助词,译为的,虽有千里之能;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食:吃,食不饱;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顿: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策: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④以:用,不以千里称也;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⑤能: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力,虽有千里之能。

  ⑤其:它的,代词,策之不以其道;表反问语气,难得,其真无马耶;其实,其真不知马也!

  乎:介词,于,出乎其性;语气词,勉乎哉。

  (三)词类活用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⑤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四)其他词语

  1.然后有千里马 (然:这样) 2.而伯乐不常有 (而:表转折,可是)

  3.故虽有名马 (故:所以)(虽:即使)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5.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两马并驾) 6.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7.马之千里者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8.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或:有时)(尽:吃完,吃光)

  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千里:日行千里)

  10.是马也 (是:这样) 11.虽有千里之能 (虽:即使)

  12.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1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常:普通)(等:等同,一样)

  1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15.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以:按照)

  16.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17.执策而临之 (执:拿)(策:鞭子)(临:面对)

  18.其真无马邪 (其:表反问,难道)(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19.其真不知马也(其:表推测,恐怕)

  三、特殊句式

  倒装句: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译:(能日行)千里的马。】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只好屈辱在低贱的(养马)人的手里。 】

  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能力,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四、文章理解

  (一)思想内容

  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二)文章结构

  1.托物寓意,抨击摧残、埋没人才的'现实。

  2.文字简短,结构精巧。

  3.篇末点题,突出主旨。

  (三)艺术特色

  1.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2.文字简短,结构精巧。

  3.篇末点题,突出主旨。

  五、典型题解

  (一)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二)问答

  1、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 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2、课文写了“千里马”的那些遭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遭遇”(见课文)。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4、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5、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6、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7、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8、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9、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10、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11、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不一样。马说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是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

  13、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

  14.《马说》反映了当时怎么样的社会现实?

  答:反映了当时由于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致使许多有才华的人得不到赏识和重用的社会现实。

  15.你认为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

  (此题为开放题,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应从“普通马”做起,然后才能脱颖而出。)

  16.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去“识才和选才”。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

  (“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等。)

  17.生活中,我们常讲“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马说》中,怎么样做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呢?

  (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反面意思来回答。)

  18.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和千里马二者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结合现实说说你的理由?

  (此题为开放题,选伯乐,千里马或伯乐和千里马均可,重要的是阐明观点,理由充分。)

  19、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六、参考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常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已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北史魏德深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

  • “白居易为左赞善大夫,盗杀武元衡”阅读答案

    白居易为左赞善大夫,盗杀武元衡&sbquo;,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因是贬江州司马。此《唐书》本传语也。案是时宰相张弘靖、韦贯

  • 骨肉相连造句七则

    【骨肉相连解释】像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在一起。比喻关系密切,不可分离。 【骨肉相连造句】 ①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是亲如一家,骨肉相连的。 ②老人和这个捡来的孩子一起生活了10年,相依为命

  • 粥和米哪个比较贵?

    谜语:粥和米哪个比较贵? 谜语解析:粥,又叫作“稀饭”,俗语有云:“物以稀为贵”,所以粥比米要贵。 谜底:粥

  • 辛弃疾的词,辛弃疾的词集,辛弃疾的诗词

    辛弃疾代表作品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

  • 苏轼《教战守策》原文及翻译

    苏轼《教战守策》原文及翻译   导语: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其文章也非常优秀,被后世所推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教战守策》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

  • 《智狐》“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阅读答案及翻译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①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辄自往驱之。方入书室,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

  • 徐霞客《丽江从教日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丽江从教日记(节选) 徐霞客 先是途中屡有飞骑南行,盖木公先使其子至院待余,而又屡令人来,示其款接之礼也。途中与通事者辄唧唧语,余不之省。比余至,而大把事已先至矣,迎入门。其门

  •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作者: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 菩萨蛮·高楼直挽银河住

    高楼直挽银河住,当时曾笑牵牛处。今夕渡河津,牵牛应笑人。桐梢垂露脚,梢上惊鸟掠。灯焰不成青,绿窗纱半明。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