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文言文课文复习模式
探讨文言文课文复习模式
高三复习的时候,各学校大多有一个复习高一高二文言文的阶段。用什么样的课堂模式复习文言课文,才能使复习更高效呢?这是摆在所有高三老师面前的一个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实践,就高三文言文复习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他山之石
我在网上搜文言文复习模式,发现这方面的文章很少,可能是人们觉得这里面可供发挥的余地很小吧。尽管如此,有两篇文章还是值得一提。
一篇文章是以《伶官传序》为阅读材料的《高考文言文复习》,该文中提到的课堂模式中的环节如下:①复习文学常识→②诵读全文,学生互相质疑→③学生做习题(主要是字词及翻译题)→④讲评→⑤把握文意→⑥鉴赏评价→⑦布置作业。应该说,这样的复习课中,各方面的要素都比较齐全。但是,这样的复习课怎么看怎么觉得像一节新授课,也就是说,课堂的容量太大。我敢断定,在高三的家常课教学中,很少有人愿意这么上。问题出在⑤把握文意环节和⑥鉴赏评价环节上,这两个环节占据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虽然作者的本意是训练学生对文意的综合考察能力,但是选这么一篇学生熟知内容的文章,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因为,如果学生熟悉了文章内容,对文意的综合理解就基本不成问题,此处训练价值不大。复习文言文,应该把重点放在多而碎的文言知识点上,而不宜像讲新授课那样复习文意。
另一篇是沈国全老师的《观课与随感(4):文言复习课引发的思考》。沈老师在文中介绍了几种他听课时遇到的文言文复习课模式。这些模式大多以涵盖了课文知识点的讲义或练习为载体,让学生或课前做,或课堂上做,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评讲,评讲完也就基本宣告复习课结束。这种模式风行许多学校,特点是高效实用,能让学生迅速地通过做题和做题后的背诵记住应该记住的知识点;缺点是脱离具体的文本,略显枯燥,知识点的记忆能否长留脑中值得怀疑。沈老师最后介绍了自己的文言文复习方略,他的课堂模式是读读讲讲议议背背。这种模式由于是随文讲解,所以学生也并不感到枯燥,从而克服了上面几种模式中的弊病。但我认为,只是一遍遍地让学生在课文中记忆知识点,而不去做一些相应的课内习题,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二、我校的模式和改进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挺不错的高中,我们高三从五年前开始集全组的智慧,探索文言文复习模式。经过五年的摸索,我们基本形成了以下这个行之有效的模式:
课堂开始,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此环节约占3分钟;其次,学生读背课文中的注释,此环节用时约20分钟;然后,教师强调重要的课下注释,并引导讲解课下没有注释但又非常重要的课文知识点(实词、虚词),此环节用时约10-12分钟;最后,学生互相提问。下课时,教师发给学生一张关于本课的课内练习,15-20分钟的题量,可以让学生课下做,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反馈课堂所复习的知识。
我们这个复习课模式,一方面不至于太枯燥,因为它也是随文讲解;另一方面用练习题进行了强化反馈。实践证明,效果极好。但是,任何一种模式用的时间长了,难免会给人单调的感觉。今年,我再次复习高三文言文时,决定对它进行一些改进。
我先后找了三批学生进行调查,每一批都含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三批学生虽然对文言文复习课看法略有不同,但是有两点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一点是教师引导讲解重点字词可以放在学生读背之前,因为如果能这样,则学生读背起来,对于重点知识会更明确;另一点是可以在课堂补充几个课外翻译。于是,我对以前的文言文复习模式进行了改进。
下面,我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谈一下我现在的复习模式。一上课,我用3分钟的时间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每一段请一个学生讲解没有注释的重点字词句式,教师补充总结,此环节用时约8分钟左右。重点字词句式梳理完毕,学生开始读书,看读课下的`重要注释,读课下注释没有但教师补充出来的注释,读课后的一词多义题,这一阶段用时约20分钟;看完后,为了巩固记忆,教师让学生每两人组成问友,互相提问刚才看的知识,此阶段用时约3分钟。在学生读书、互相提问的23分钟内,教师已在黑板上写上了关于以所有义项的习题和几个课外翻译。最后,教师让学生看黑板快速解决这个文言虚词,解决后学生翻译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以其弟子兰为令尹这两个句子,以活用以为的用法和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课堂结束后,教师仍然发给学生一张关于本课的课内练习,以强化反馈课堂所复习的知识。
这个复习模式吸取了学生的意见,先讲字词让学生心中有了重点,总结虚词以让学生在复习中逐步掌握高考要求的18个虚词,课外翻译又在活学活用中培养了学生的翻译和迁移能力。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模式是科学有效的。
但是,我改进后的模式仍然难以完全避免枯燥的现象,如何让文言文复习课增添一丝亮色呢?是不是在每节课上增加一个(时间关系,也只能是一个)课文内容方面的最具冲击力的问题呢?我正在思索中,也希望能引来同行的探讨。
-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
《挺经》文言文全文 导语:《挺经》又称为“内圣外王之法”,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十八条心法,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挺经》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语义说明:比喻悲痛至极。 使用类别:用在「悲痛哀伤」的表述上。 如丧考妣造句:01听到老村长过世的消息,村民伤心得如丧考妣。 02你只不过被偷了一部电脑,何必哭得如丧考妣般呢? 03这也难怪她哭得如丧
-
中考语文《仲尼相鲁》文言文练习题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①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若(君)不
-
《六一居士传》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
五律·喜闻捷报 作者:毛泽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作品赏析 194
-
新正已移至华下[1]。祠堂书院之事[2],虽皆秦人为之[3],然吾亦须自买堡中书室一所,水田四五十亩,为饔飧之计[4]。 秦人慕经学、重处士[5]、持清议[6],实与他省不同。黄精[7]、松花[8]、
-
《陶侃惜谷》的古文翻译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ldquo
-
【无瑕】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 【瑕疵】本指玉的疵病,喻微小的缺点,后泛指一切缺点 【瑕瑜互见】见:通“现”,显现。比喻优点、缺点都有。 【弃瑕取用】指不计较缺点、过
-
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湖内画船交,湖上骅骝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