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 :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y ):同“耶”。⑥举:抬起。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
4.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参考译文和答案】
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十二岁时,坐在元帝腿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阳的消息,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明帝问:“什么原因让您伤心哭泣?”元帝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元帝于是问明帝:“你心里认为长安与太阳哪个远?”回答说:“太阳远,没有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根据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元帝感到很奇怪。第二天,召集群臣宴会,把明帝的话告诉众人。又重新问他,竟答:“太阳近。”元帝变了神情,说:“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看见太阳,不见长安。”一、1.洛阳 2.流泪的样子 3.感到很奇怪 4.再,重新
二、1.把被外族侵略不得已而过江避难的事告诉了他。 2.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三、明帝两次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能说出个道理来。
-
太史公《自序》:“年十岁,诵古文。”周以前书皆是也。自魏、晋以后,藻绘之文兴,至唐韩氏起八代之衰[2],然后学者以先秦盛汉辨理论事质而不芜者为古文[3],盖六经及孔子、孟子之书之支流余肄也[4]。我国
-
出自盛唐诗人岑参的《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希 赏析
-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
-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附参考答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
钱唐湖石记 白居易 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回三十里,北有石函,南有笕。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
-
黄蜂是敌。黄蜂善于凶狠地攻击,象征着树敌众多。梦见黄蜂,意味着很多人反对自己,需要检讨自己的错误。梦见黄蜂蛰自己,意味着灾祸降临,不得安宁。女人梦见被黄蜂蛰,则是怀孕的征兆。梦见捕捉黄蜂,意味着能征服
-
金字经·乐闲 张可久 百年浑似醉。满怀都是春。 高卧东山一片云。 嗔。是非拂面尘。 消磨荆古今无限人。 张可久:1280-1348?,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曾
-
试论文言文教学论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上新课前,教师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试论文言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