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翻译
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
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漫漫人生旅途就同我脚下悠悠的路,马行溪边,放下缰绳缓缓走着,听那潺潺溪水声。
那朝廷上的党争,即便是难用之材也怕搜林之斧,疲惫的战马希望听到收兵的号令。
下够了的细雨,带给茶农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我的清官好友。
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
注释
东风:春风。吹断檐间积雨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絮帽:棉帽。
钲: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西崦:这里泛指山。
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委:舍弃,这里是放下之意。
辔:缰绳。
散材: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
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
卷旆钲:收兵的号令。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耦耕:二人并耕,这里指耕地之人。
-
《偈颂(并序○序为南岳齐己撰) 三十九》翻译_赏析_作者居遁
万般施设不如常,又不惊人又久长。如常恰似秋风至,无意凉人人自凉。(又见《祖堂集》卷八)。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出自唐代苏涣的《变律(本十九首,今存三首)》 日月东西行,寒暑冬夏易。阴阳无停机,造化渺莫测。开目为晨光,闭目为夜色。一开复一闭,明晦无休息。居然六合外,旷哉天地德。天地且不言,世人浪喧喧。毒蜂成一窠
-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出自唐代诗人王维作品《桃源行》。这首诗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蓝本,取其大意,变文为诗,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开拓了诗的意境,具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为此,它能与散文《桃花源
-
出自唐代刘轲的《玉声如乐》 玉叩能旋止,人言与乐并。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佩想停仙步,泉疑咽夜声。曲终无异听,响极有馀情。特达知难拟,玲珑岂易名。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
出自唐代庞蕴的《杂诗》 未识龙宫莫说珠,识珠言说与君殊。空拳只是婴儿信,岂得将来诳老夫。万法从心起,心生万法生。法生同日了,来去在虚行。寄语修道人,空生慎勿生。如能达此理,不动出深坑。极目观前境,寂寞
-
出自元代佚名的《【南吕】一枝花 四景 春》 衮香绵柳絮飞,飘白雪梨花淡。怨东风墙杏色,醉晓日海堂酣。景物偏堪, 车马人游览,赏清明三月三。绿苔撒点点青钱,碧草铺茸茸翠毯。【梁州】流水泛江汀暖浪,轻云锁
-
出自唐代佚名的《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舒和》 坤道降祥和庶品,灵心载德厚群生。水土既调三极泰,文武毕备九区平。
-
出自唐代周贺的《送韩评事(一作韩评事别业)》 门枕平湖秋景好,水烟松色远相依。罢官馀俸租田种,送客回舟载石归。离岸游鱼逢浪返。望巢寒鸟逆风飞。嵩阳旧隐多时别,闭目闲吟忆翠微。
-
原文赏析: 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3]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4]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5]归雁洛阳边。[6]拼音解读:kè lù qīng shān w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