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4 01:28:00阅读:283

浅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摘 要:学生阅读课外文言短文的能力并不高。为此,笔者从以下八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诵读感知,涵泳文字;诠释词义,理解句意;掌握要领,辨明句式;积累成语,丰富底蕴;概括形象,塑造人格;发掘内涵、感悟意蕴;多向思维、畅谈感受;品文嚼字,领悟写法。

  关键词:实效性;诵读;诠释;辨明;积累;概括;领悟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浅显文言文,但从学生阅读课外文言短文的现状来看,这种能力并不高。具体表现在如下。

  1.望文生义,不能准确把握文言词的意义;

  2.理解句子的含义偏颇甚至与原意相反;

  3.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不全面,评价欠妥;

  4.概括主题,归纳主旨,感悟道理肤浅;

  5.鉴賞的尺度不够;

  ......

  这种阅读现状固然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未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课内文言知识是基础,课外文言知识是拓展延伸。如何立足课外,使课内外知识的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诵读感知,涵泳文字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文言简意博。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入其境,得其意,悦于心。如我上《四知》,用多媒体播放“杨震小故事”的诵读和画面,营造优雅的语境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得到美的艺术享受。接着我让学生个别朗读、齐读,感知文言大意。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尤其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读准音

  如:邓骘(zhì) 昌邑(yì) 谒见(yè)

  遗震(wèi) 涿郡(zhuō) 旧长者(zhǎng)

  2.读准节奏

  如:大将军邓骘 | 闻其贤 | 而辟之

  故 | 所举荆州茂才王密 | 为昌邑令

  3.读准语气

  如:“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应读出杨震质问的语气;“天知,地知,我知,何谓无知!”应读出杨震反问感叹的语气。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朗读感知文言文的能力,我用多媒体投放以下文言短文,并要求学生完成有关问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学讴() 饯于郊衢( )( ) 响遏( )

  2.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3.“抚节悲歌”应读出什么语气?

  明确:

  1.讴(ōu) 饯(jiàn) 衢(qú) 遏(è)

  2.秦青|之技| 尽之|

  3.“抚节悲歌”应读出激昂悲壮的语气。

  这样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读音、节奏、语气,使学生感知古文的内容,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诠释词义,理解句意

  文言文有不少文言知识,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通假字等。掌握这些文言知识,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句意。如我让学生阅读课外文言短文《拒绝受赐》,要求学生解释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拒绝受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立节》)

  问题:衣敝衣( ) 致邑( )

  足以( ) 其节( )

  明确:衣(穿,名词作动词) 致(送,动词)

  以(用来,连词) 节(节操,名词)

  当然,以上这些文言词学生并不能全部做对。如把“衣敝衣”中第一个“衣”解释成“脱掉”。这是对句子原意的误解。为此,我点拨:“衣”在文言文中一般有两种意思,即“衣服”和“穿”。要选用哪一种意思,要结合上下文推断。这样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诠释词义,提高了学生释词解意的能力。

  三、掌握要领,辨明句式

  文言文句式有多种,即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的翻译常带有一个“是”字;倒装句翻译时语序应颠倒;被动句翻译带有一个“被”字;省略句翻译应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句式不同,翻译也应有所不同。

  如:环滁皆山也(判断句)──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你太不聪明了

  帝感其诚(被动句)──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触草木,尽死(省略句)──(蛇)碰了草木,(草木)全枯死

  为了检验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情况,我让学生阅读以下文言短文,并说出其中所用的句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明确:告人曰(省略句)──姓丁的人告诉人家说

  闻之于宋君(被动句)──这句话被宋国国君听到

  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辨别了句式,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汉初80年的帝国对外历程:韬光养晦从“孙子”到“霸王”

    从春秋、战国、暴秦直至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国经过其间连续近600年的战乱、毁坏、凋敝及暴政,处于构建一个统一、安宁、繁荣和长寿的新帝国的极重大历史关头。其时,有一项最重大的要素,决定初生的华夏汉帝国

  •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送东阳马生序》原

  •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蒋捷《女冠子》赏析

    女冠子 【宋】蒋捷 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

  • 《高山流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

  • 文言文《诫子书》练习题

    文言文《诫子书》练习题   【练基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  (2)俭以养德 (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  (

  •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

  • 四大名著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

    四大名著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2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清水下杂面—m

  • 杨时求学文言文翻译

    杨时求学文言文翻译   导语:杨时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将乐人。北宋哲学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时求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杨时字

  • 原毁

    原毁 作者: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1],其待人也轻以约[2]。重以周,故不怠[3];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4];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ldqu

  • 李白:谁的人生不是一边行路难,一边乘风破浪

    43岁的李白,披着布衣,拎着一壶清酒,半醉半醒,摇晃着来到华山脚下,指着华山自古仅有的一条路,他高喊:他,李太白,压根不放眼里。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