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4 01:10:47阅读:823

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

  文言文虚词有很多,在高中语文复习时,我们一定要重点复习这一部分内容哦!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讲解,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于【1】

  于

  ⑴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③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⑵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⑶与,跟,同。例:①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燕王欲结于君。④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⑷到。例: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⑸从,自。例: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⑹在……方面。例: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⑺比。例: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而蓝。(本义项是指后一个于。)

  ⑻被。例:①君幸于赵王。②受制于人。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⑼受。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前一个于。)

  ⑽向。例:①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②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11)给。例: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于是」

  ⑴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⑶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⑷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

  ⑸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

  ⑹从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于路」沿路。例: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日却在这里撞见。

  「于是乎」于是。例: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高中常见文言文虚词:之【2】

  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

  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

  3.近指代词,可译为“这”。

  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之:这样的。

  4.代事。

  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5.代物。

  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之:代木。

  6.代军队。

  如:“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秦军。

  二、结构助词,分以下几种情况。

  1.宾语的标志。用于宾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不译。

  如:“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之:可译为“的”。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借助“之”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的前面。

  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之”把动词“有”的宾语“何厌”提前到了动词前。

  3.定语后置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中的一样,用在中心语之前,但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用“之”连接。翻译时应将后置了的定语调整到中心语之前。与“之”有联系的定语后置格式有两种。

  ①“中心语+之+定语”的.格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强”分别作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

  ②“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作“马”的定语。

  4.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第二个“之”,是“得”的意思。

  5.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主谓短语在句中作宾语。

  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其中“其力之不足”在句中作“知”的宾语。

  ③用在复句的一个主谓式分句里面。

  如:“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6.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者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之”用在动词“鼓”(击鼓)后,无实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三、固定格式“……之谓也”,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

  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该句句意为:“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四、用在表时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的时候”。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曾子之①妻之②市,其子随之③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⑤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⑥教。今子欺之⑦,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文中的“之”字按其用法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⑥/③④⑤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③⑤/④⑦

  [参考答案]

  B。①⑥结构助词,“的”的意思。②动词,“到”的意思。③代词,代曾妻。④代词,代彘。⑤代词,代曾子。⑦代词,代曾子的儿。

  高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所"的用法【3】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蒲松龄《促织》)

  ③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蒲松龄《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②臣所过屠者朱亥。(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司马迁《报任安书》)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所谓】所说的。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所在】

  1.到处。

  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2.所在之处,处所。

  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汤显祖《闺塾》)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蒲松龄《促织》)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文言文名句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钱起《裴迪书斋望月》赏析

      裴迪书斋望月 钱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鉴赏: 裴迪是王维、杜甫的朋友

    • 空城计文言文翻译

      空城计文言文翻译   导语:空城计这个故事相信我们都有听说过,那文言文版的空城计怎么翻译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空城计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虚虚实实,兵无

    • 关于勤奋学习的诗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遇 业精于勤,荒于

    • 沈括《古镜》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古 镜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 白朴《水龙吟 九日同诸公会饮钟山望草堂有感》全诗赏析

      倚天钟阜龙蟠,四时青壁云烟润。陂陀十里,苍鬓夹路,清风缓引。兰若西边,草堂别崦,遗基犹认。自猿惊鹤怨,山人去后,谁更向、此中隐。独爱丹崖碧岭,枕平川、人家相近。登临对酒,茱萸香细,莓苔坐稳。老计菟裘,

    •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 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宇文

    •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总结   导语: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总结”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 文言文《庄辛论幸臣》阅读答案及翻译

      庄辛论幸臣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

    • 李白《横江词六首》(其五):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横江词六首》(其五) 【作者】:李白【年代】:唐 横江馆前津吏迎, 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 如此风波不可行。” 【赏析】: 我国

    • 蓝千秋《江公皋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