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蒋桂战争》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清平乐·蒋桂战争》这是毛泽东的作品之一,该诗形象地体现了毛泽东用工农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光辉思想。这首诗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
作品原文
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作品注释
1、蒋桂战争: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1929年2月至4月间为控制两湖而进行的战争。1929年4月,桂系放弃武汉,败入广西。
2、风云:风起云飞,形态多变,比喻变幻莫测的局势。这里指时局。
3、军阀重开战:军阀指国民党新军阀。在北洋政府时代,军阀混战,连年不断;蒋介石国民党建都南京,曾取得暂时的妥协,至此战端又启,所以说重开战。
4、洒向人间都是怨:洒字由风云化出。怨,是说陷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对军阀的怨恨。
5、一枕黄粱:典出唐沈既济的《枕中记》,讲一个叫卢生的,在旅店向一个道士叹述穷困不得志。道士就拿出一个枕头,说枕在上面就能使他“荣适如志”。卢生在梦中从婚到死,享尽荣华富贵。转了一圈人生,醒来一看,困顿依旧,旅店主人也仍然在蒸黄粱(小米饭)。
6、红旗:借代词,指打红旗的人,即红军。
7、汀江:也叫汀水,又名鄞江。发源于福建西部长汀县东北境杉岭山脉的大悲山,流经长汀、武平、上杭、永定四县,是福建境内第三大河,至广东大埔县三河坝注入韩江。
8、龙岩:县名,在福建省西南部。
9、上杭:县名,在龙岩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根据地之一。
10、金瓯:指国土。语出《南史·朱异传》,梁武帝曰,“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11、分田分地:实行土地改革,建设根据地,这一些活动也包括在“收拾”的含义中。
作品译文
风云骤然变幻,军阀重新开战。他们洒向民众的尽是怨恨呀,他们的黄粱美梦仅是昙花一现。
红军的旗帜挺进过了汀江,直逼龙岩与上杭。收取了祖国山河之一角,急切地为农民分配田地。
创作背景
1928年春邓子恢在家乡龙岩暴动。
1929年3月至5月,蒋介石与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爆发了战争。
1929年5月,邓子恢写信告知毛泽东,因蒋桂战争,闽西的国民党军队进入广东攻打桂系,当地空虚。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利用这种有利时机,于5月下旬进入闽西。红军在赣南开展武装斗争和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先后占领兴国、宁都、瑞金、于都、广昌等县,接着又挺进闽西,占领长汀城。5月至6月,工农红军再度入闽西,曾三下龙岩城。至此,以龙岩、上杭、永定、连城、长汀五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眼见红军不断壮大,蒋介石急忙调集闽、粤、赣三省兵力,对闽西苏区和红军发动第一次“会剿”。得到蒋军进攻的情报,红四军主力先是向闽中前进,后又折返闽西苏区,连克溪南、漳平,使龙岩守敌望风而逃。与此同时,闽西特委组织游击战争,迫使赣敌、粤敌退守长汀、连城、永定。9月21日,红四军攻占上杭,继而攻占武平,永定守敌弃城而逃。敌人对闽西的“会剿”以失败告终。10月,蒋桂战争再次爆发。在这种形势下,工农红军第三次入闽,攻占上杭。至此,闽西革命根据地已拥有长汀、上杭、连城、永定、龙岩、武平、宁洋、漳平等地,数百里区域近百万人民获得解放,根据地各县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展了土地革命,革命力量得以发展。毛泽东为这次胜利所振奋,也为革命前景所鼓舞,于是《清平乐·蒋桂战争》这首词在马背上哼成了。
1962年5月,《人民文学》发表这首词时仅有词牌《清平乐》,亦无写作时间。不过,早在1959年人民文学编辑部就搜集到这首词,其传抄稿中词题为《进军福建》。词中“军阀重开战”句传抄稿为“宁桂大开战”,“收拾金瓯一片”传抄稿为“收拾张卢残部”。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中,这首词已增补了词题“蒋桂战争”,标明写作时间是“1929年秋”。可见,诗人毛泽东对这首词也作了精心润饰和修改。
作品鉴赏
上阕写军阀再次混战,争权夺利妄图永久统治中国的美梦必定破灭。
第一层(第1、2句)写军阀又展开争权夺利的战争。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帝制,但只换上了一个民国招牌,半封建半殖地旧中国的实质没有改变,北洋军阀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分裂成皖、奉、直三个派系,在各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进行着连年混战,争夺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权。
第二层(第3、4句)写军阀争权夺利的必然结果。军阀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蒙受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因而处处怨声载道。
下阕写红军利用军阀混战的时机开辟新革命根据地的情景。
第一层(第l、2句)写红军向闽西进军的情景。新军阀们忙于争权夺利,正在白顾不暇,当然会放松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这正是革命力量可以利用的好时机。
第二层(第3、4句)写红军建立新根据地帮助群众争得革命果实的情景。
全词形象地体现了毛泽东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利用白色政权自相残害的分裂和战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和巩固扩大红色政权。通过军阀开战与革命力量空前壮大之间的内在联系,生动地表现了中国革命迅速发展的趋势。用工农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光辉思想。
上下两阕从内容、感情到语言、节奏,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统一了起来。揭露了军阀混战、荼毒人民的罪行,指出国民党必然失败的命运。描绘了开辟闽西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大好形势,以及根据地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风云突变”反映了当时军阀之间忽然握手言和忽然火并厮杀的政治形势。“军阀重开战”写蒋桂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三四句写蒋桂战争最终失败的历史规律和必然结果,国民党的企图都是“一枕黄粱”,毛泽东引用了这个典故,对军阀们互相混战、斗心斗角作了揭示。
首句“风云突变”,起笔突兀凌厉。不仅渲染了形势的突然变化,制造出一种浓重的气氛,而且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指出当时蒋桂之战给社会带来的动荡和混乱局面。
接着诗人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浓墨一点:“洒向人间都是怨”这一句写得非常有力,坚定,“洒向”这个动词用得完美无缺,而收尾一个“怨”字搭配浑然天成,意象突出;接着又一个大对比,坏人只能是一枕黄梁美梦,这在诗之技巧上也可以说是转换切入都准确、快捷,从人民之恨陡地转到了坏人必败,两个鲜明画面并立,空间广阔但又一目了然。
下阕开头两句红军进入闽西的描写,一变上阕沉重、激愤的笔调,充满欢乐和喜悦的气氛,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雄伟壮丽、气氛热烈的图画。
用红旗借代红军,突出描绘了鲜艳的红旗在队伍前头开路的情景,写出了高举红旗进军的神速和红军战士龙腾虎跃、冲锋陷阵的战斗英姿。最后两个描绘了红军在新开辟的根据地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的动人景象。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红旗”指红军。用“跃过”、“直下”两个动词极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红军迅速、快捷地越过汀江,快速地开辟了龙岩、上杭等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情景,反映了人民革命战争所向披靡的现实。红军到达这里,打土豪、分田地,穷人翻身,一派热火朝天的气象。
“收拾金瓯一片”中的“金瓯”,毛泽东在这里沿用典故,不过,这个金瓯已经破碎,因为军阀割据使中国四分五裂,故作者把自己用工农武装割据战略思想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比作收拾金瓯一片。“收拾”一词,看似口语,却有来历。收拾,收捡、收复、整顿之意。岳飞《满江红》中有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另外,汀江、龙岩、上杭,三个地点名词让人陡地如作魔般产生幻美之感,使人感到祖国地名的可亲、可爱,而且有一种特殊的汉语文字的美感。
最后二行,又是毛泽东作为诗人一贯的大气坦然,无拘无束,而且写出祖国的真欢喜,写出了中国农民的真欢喜,尤其是“分田分地真忙”极富有动感和画面感,亲切、快乐,对祖国乡村朴实浑厚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貌似平淡,却极为精当。恰如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中所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全词的叙事、议论和抒情交相混融,既有写实之动,又有抒发之妙。显示了一代领袖目睹人民富足而自己也感到无比的乐趣,同时也反映了贫苦农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历史变革,蕴涵了十分深刻的历史内容。
《清平乐·蒋桂战争》是首典型的马背诗,记载了毛泽东的革命战争岁月。1962年4月,毛泽东将这首词连同其他五首词(《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录寄《人民文学》发表时,曾作了如下简要说明:“这六首词是1929—1931年在马背上哼成的,通忘记了。《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同志们搜集起来,寄给了我,要求发表。略加修改,因以付之。”
此词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革命态势。早在1928年10月,毛泽东就曾指出:“国民党新军阀蒋桂冯阎四派,在北京天津没有打下以前,有一个对张作霖的临时团结。北京天津打下以后,这个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蒋桂两派且在酝酿战争中。”故“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确在毛泽东的意料之中。虽然词以“风云突变”开篇,但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对时局并无突变之感。这样开头,不过是修辞上的选择罢了。这个“突变”,不过是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战云密布的中国社会上空又一次战局变幻而已。中国的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自己的一己利益,相互之间时不时地展开争夺战。“军阀重开战”中的“重”字,揭示的就是军阀们连年混战的历史事实。军阀混战造成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因之,混战“洒向人间都是怨”。然而,军阀们争权夺利,就算“成功”,也只能是“一枕黄粱再现”。很显然,毛泽东是把蒋介石等新军阀妄想用武力征服中国的野心比作不能实现的黄粱美梦。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
出自唐代栖白的《八月十五夜玩月》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
出自唐代许敬宗的《奉和过旧宅应制》 飞云临紫极,出震表青光。自尔家寰海,今兹返帝乡。情深感代国,乐甚宴谯方。白水浮佳气,黄星聚太常。岐凤鸣层阁,酆雀贺雕梁。桂山犹总翠,蘅薄尚流芳。攀鳞有遗皓,沐德抃称
-
出自唐代徐铉的《蒙恩赐酒旨令醉,进诗以谢》 明光殿里夜迢迢,多病逢秋自寂寥。蜡炬乍传丹凤诏,御题初认白云谣。今宵幸识衢尊味,明日知停入閤朝。为感君恩判一醉,不烦辛苦解金貂。
-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出自五代李煜的《望江南·闲梦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
-
梦见腿疼,得此梦,五行主木,乃是桃花颇多之征兆,纵然有真心喜欢之人,却不可玩弄感情,乃是情感之事,因小失大之意,春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
-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 注释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
-
原文赏析: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拼音解读:bìng qǐ xiāo xiāo liǎng bìn hu
-
西游咸阳中 出自魏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 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佩环。婉娈有
-
屈原,名平,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卓绝诗篇《离骚》、《九歌》、《九章》、《招魂》、《天问》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屈原和楚王本属同宗。
-
原文赏析: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神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柳。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