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文言文断句技巧指南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2 21:22:21阅读:64

文言文断句技巧指南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文言文断句技巧指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什么是“断句”?

  先从“句读”谈起。

  “句读”一词最早见于汉代何休的《公羊传解诂序》,又称句逗、句投(du)、句度(du)、句断。关于什么是“句读”,前人的说法不一。其中,元代黄公绍的观点最令人信服。他在《韵会举要》一书中指出:“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也就是说,“句”是句末的停顿,而“读”则是句中的停顿。

  由此看来,我们所说的“断句”,应该指的是对句意停顿的判断,而不是文句诵读上的停顿。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误解和曲解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是一位语文教师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所用的示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显然是将“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中的“诵读上的停顿”混同于“句意停顿”了。而另一方面,如果在“语绝处”不加以停顿,那么就会使句意发生扭曲和变化。请看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上的两处断句:①“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必修三);②“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史记>选读》)。第①句的意思是“赵王认为蔺相如是贤能的大夫,出使他国而能不被诸侯侮辱”;而第②句似乎应该翻译为“赵王认为,贤能的大夫能出使他国而不被诸侯侮辱”。这两句译文的含义相差很大。显然,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第①句的断句才是正确的。

  二、断句的基本原则

  ⑴总原则: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如上文所述,在整句或分句的结尾处要自然断句。因为整句或分句的句末是句子语气完备的地方。断句与句子的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项羽本纪》)。

  以下几点虽是特例,但都和“语气”有关:

  ⑵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例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刺客列传》)。

  ⑶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例如,“久之/荆柯未有行意”(《刺客列传》);再如,“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屈原列传》)。

  ⑷即使主语较短,但当出现表示提顿的词语(如“者”)时,其后要断句。

  例如:“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羽本纪》)。

  ⑸句中出现标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如“也”)时,其后要断句。

  例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逍遥游》)。

  ⑹对话的提示语(如“曰”)后,要断句。

  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

  ⑺主谓倒装时,中间要断句。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⑻独立成分前后,应该断句。

  例如,“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孔子世家》);另如,“於/鲧哉”(《尚书》)

  ⑼词与词之间并列时,不必断句;但短语之间并列时,中间有较大的停顿,两者之间则需要断句。

  例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这一句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内部则不必断句。

  三、断句的基本方法

  简要地说,断句的方法是:⑴整体把握语段含意;⑵尽量分清语段的层次;⑶从最容易把握的句子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断,前后延伸;⑷用翻译的方式验证句子间是否意思连贯。

  断句的步骤也大体如此。下面是笔者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一则断句训练题。文后的注释是原题所附。断句示例如下:

  用斜线(/)为材料中画线的文句断句。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①侔②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注]节选自韩愈《送区册序》①廉利:锋利;②侔:如同

  解题的方法与步骤演示:

  ⑴整体把握语段含意——准确断句的前提。

  根据末句“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可以判断:写作本文时韩愈已被贬官阳山;选文开头“阳山,天下之穷处也”一句中的“穷处”应该是“偏远的地方”的意思;画线的文字具体描绘的就是阳山的“穷”。

  ⑵分清语段的层次——准确断句的基础。

  从画线文字中的“陆”、“江”、“县廓”等字眼来看,为了显示阳山地处偏远,作者写两个层次的内容:地理环境(“陆”、“江”)和人居状况(“县廓”、“……之间”)。

  ⑶从最容易把握的句子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断——准确断句的关键。

  首先,从注释的暗示入手,根据语法关系,我们可以找出这样一个句子:“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接下来处理前半部分文字。如前所述,这部分文字写地理环境,又可分“陆”、“江”两个小层次,再考虑到“丘陵之险”、“虎豹之虞”句式齐整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断句:“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后半部分文字的处理方法大体相同,此处从略。

  ⑷通过译文进一步验证——准确断句的保证。

  事实上,只有断句正确,才能使译文语意连贯、语气畅通、上下文和谐浑整。所以,通过大体翻译原文,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断句的准确度。

  【附】参考答案: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

  四、断句的常用技巧

  准确断句的最大技巧是增强文言文阅读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文言文语感。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但古人却能够几无障碍地阅读书籍。这对我们应该有所启示。

  从解题角度来说,在断句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标志”:

  ㈠句末语气词

  管敏义先生在《句读考》中指出:“由于古书不施句读,所以运用大量虚词来帮助断句;反之,由于大量虚词的运用,又为古书不加句读提供了条件。”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了“汉语中的虚词就是标点符号”的.观点。这些论述提示我们,文言断句首先要注意句中的虚词。

  句末语气词标示着句子或分句的结束,对我们断句的帮助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句末语气词有以下8个:

  ⑴也——可以表示判断、肯定、解释、感叹、推测、疑问、祈使等语气。

  例如:“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⑵矣——可以表示强调、感叹、推测、祈使等语气。

  例如:“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诗经》)

  ⑶耳——通常可以表示限制、肯定语气。

  例如:“且吾所为者极难耳/……”(《刺客列传》)

  ⑷焉——表示加强、停顿、疑问等语气。

  例如:“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庄子》)

  ⑸乎——表示反问、疑问、揣度、赞叹等语气。

  例如:“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⑹邪/耶——表示疑问、反问、感叹等语气。

  例如:“公以为吴兴兵/是邪/非邪/”(《史记》)

  ⑺哉——表示感叹、强化、揣度、反问、疑问等语气。

  例如:“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⑻与/欤——表示询问、揣度、反问、感叹等语气。

  例如:“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孟子》)

  另外,有些句末语气词之间经常连用,用于强化语气。比较常见的有:

  ⑼而已:“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种树郭橐驼传》)

  ⑽而已矣:“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⑾乎哉:“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

  ⑿也哉:“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⒀则已、则已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逍遥游》)

  ⒁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㈡句首虚词

  利用句末语气词可以确定句子的“讫”,利用句首虚词则可以确定句子的“起”。句首虚词的断句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句首语气词是“夫”、“盖”。

  ⑴夫:“/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⑵盖:“/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赤壁赋》)

  一些固定短语也常常用于句首。常见的有:

  ⑶于是:“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⑷然则:“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⑸无乃:“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⑹是以、是故:“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⑺以是、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㈢单独使用的叹词

  在汉语语法中,这一类词语常被划分为“独立结构”,与常规的句子剥离开来。因而,这些单独使用的叹词可以作为一种断句的凭借。例如:

  ⑴呜呼:“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⑵嗟夫、嗟乎:“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本纪》)

  ⑶噫、噫嘻:“噫嘻/悲哉”(《秋声赋》)

  ㈣句式——对偶和排比

  对偶和排比句的句式齐整,我们可以从这个特点入手进行断句。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⑴对偶:“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⑵排比:“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孟子》)

  ㈤其它

  例如,⑴借助文体特点;⑵考虑语法搭配;⑶留心凝固结构;等等。本文不再一一赘述。每个人的文言功底和阅读习惯都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学会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办法和技巧。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全诗赏析

    芳岁归人嗟转蓬,含情回首灞陵东。蛾眉不入秦台镜,鹢羽还惊宋国风。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知胜之道文言文翻译

    知胜之道文言文翻译   导语:知胜之道,出处《孙子·谋攻篇》,解释预知胜利的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知胜之道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

  •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李重元《忆王孙》赏析

    忆王孙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简析】 此词所写春景,看上去似乎只有空断魂、不

  • 做梦梦见自己飞的寓意象征

    成年人梦到飞可能是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一次自我的心理放松或是逃避现实。偶尔梦到过飞,它的含义可能是一种对自由、快乐的向往或者是一次自我的心理放松。可你要经常梦到飞的话,这可能就不是什么好运气的象征了,

  • 吃一堑,长一智造句六则

    【吃一堑,长一智解释】受到一次挫折,增长一分才智。堑:陷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智:才智,见识。 【吃一堑,长一智造句】 ①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今后就会变得聪明一些,

  • 豁然开朗造句八则

    一、 语义说明:眼前顿时变得开阔明亮。 使用类别:用在「景观辽阔」的表述上。 豁然开朗造句:01火车穿越山洞后,眼前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02等我们爬上山顶后,立刻豁然开朗起来,映入眼帘的

  •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③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

  • 文言文山市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山市原文及翻译   《山市》是蒲松龄的作品,蒲松龄,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文言文山市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山市原文及翻译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翻译赏析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 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④。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 文言文《买椟还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阅读训练及答案 楚人有卖其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