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新唐书•高崇文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33:40阅读:26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诏检校工部尚书、左神策行营节度使,俾统左右神策、麟游奉天诸屯兵讨辟。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初,辟陷东川,执节度使李康不杀也;至是,归康以丐雪,崇文数康失守罪,斩之。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堆直鹿头左,使骁将高霞寓鼓之,士扳缘上,矢石如雨,募死士夺而有之,尽杀戍者,焚其栅,下瞰鹿头城,人可头数。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浅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B.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C.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D.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执辟子方叔/婿苏强/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吐蕃是我国唐代西方的少数民族,也指西藏建立的政权。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信奉佛教,为唐代西方主要外患。
B.宰相,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或俗称,除辽代外,并非具体官名。唐代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均是宰相。
C.卯、辰,古代用十二地支表述一个昼夜,以夜半二十三点到一点为子时,六点到八点为卯时,而八点到十点为辰时。
D.案牍,公事文书。案:指书桌或办公桌;牍,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陋室铭》有“无案牍之劳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崇文家族和谐,其祖先自渤海迁至幽州后,家族七代人均聚居在一起。他的家族在开元年间两次受到皇帝表彰。
B.高崇文能征善战,屡获军功。当刘辟反叛,朝廷遴选将领时,在宰相杜黄裳的推荐下,高崇文不负众望,被任命讨伐刘辟。
C.高崇文治军有方。他勤于训练兵士,武器精良;约束军队,令行禁止,不扰百姓,将折断客舍匙筷的士兵斩首。
D.高崇文不通文字,厌恶公事文书,害怕入朝觐见,却恃功而奢。他依仗功劳,尽享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的。〔10分)
(1)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
(2)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参考答案
10.D
11.C(卯时为五点到七点,辰时为七点到九点)
12.B(“不负众望”错)
13.(1)当时显功勋老将,人人都认为应当选择,等到诏书出来,都大吃一惊。
(2)邢汗已经投降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受胁迫而叛乱的士大夫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保全了性命。

参考译文
高崇文,字崇文,他的祖先从渤海迁到成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开元年间,皇帝两次下令表彰他们—家。高崇文性情朴实,庄重寡言,年轻时被召入平卢军。贞元年间,随从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理军队有名声。屡经升迁任金吾将军。吐蕃发动三万人马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士卒前往救援,双方在佛堂原交战,吐蕃大败,朝延封他为渤海君王。
刘辟反叛,宰相杜黄裳推荐说高崇文有才能,下诏检校工部尚书、左神策行营节度使,让他统领左、右神策、麟游奉天各路人马讨伐刘辟。当时有显著战功的老将,人人自以为能当选,等到任命的诏书下束,都大吃一惊。当初.高崇文选了五千精兵,平常总像敌军来犯似的进行训练。到这时候,卯时接受命令,辰时部队已经出发了,武器装备精良完好,没有不齐全的。军队经过兴元,士卒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高崇文率军从西面的阆中出发.打退剑门的守兵.解了梓潼之围,贼将邢洗退守梓州,皇帝下诏拜授他为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在成都北一百五十里处.是扼制二川的要冲,刘辟在这里筑城,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寒,用来抵抗东边来的官军.高崇文开始在城下打败了两万贼军,但因碰上下雨,城池未能攻克.第二天,双方在万胜堆交战.官军前后八战八捷,贼军军心开始动榣.大将阿跌光颜与高崇文约定了日期,(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西.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贼军非常震惊,其将李文悦率三千士卒归順,仇良辅带领鹿头城两万人马投降.官军随后直赴成都.其余贼军都反绑着手归順,刘辟逃跑,被官军追上并活捉,拘押在囚车上送往京城。
高崇文进入成都,让军驻扎在大路上,不惊扰百姓,珍宝财物如山一样堆积,但士卒秋毫无犯.邢洗投降后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朝廷下令在鹿头山上刻石记载他的功劳
高崇文不通文字,认为官署中的公事文书繁多可厌,况且蜀地优越富饶无所事事,请求保卫边塞来效力,于是皇上下诏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兼任京西诸军都统,高崇文仗着有功肆意奢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害怕入朝拜见,皇帝下诏说听凭他走便道前往屯戍之地,高崇文在邠三年,武器装备整齐完好。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徙,谥号“成武”。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全诗出处、作者及赏析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年代: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这是一首田

  • 李白的诗《古朗月行》鉴赏

    李白的诗《古朗月行》鉴赏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高欢和娄昭君为何不待见才貌双全的儿子高淯?

    高欢和娄妃所生的六个儿子里,论智慧排名是高澄、高洋、高演、高淯、高湛、高济;论容貌的排名是高淯、高澄、高湛、高演、高济、高洋。高澄和高湛得高欢的喜爱,高演得娄妃的宠爱,高洋不得宠的理由大家都知道也

  • 《河间有游僧》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河间有游僧 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

  • 大喜过望造句

    语义说明:因结果超过原本预期而感到特别高兴。 使用类别:用在「惊喜欢欣」的表述上。 大喜过望造句: 01、原本成绩欠佳的弟弟,居然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让父母大喜过望。 02、想不

  • 游侠列传序

    游侠列传序 作者:司马迁 韩子曰(1):“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2),固无可言者。

  • 大义灭亲|大义灭亲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大义灭亲,出自《左传·隐公四年》的大义灭亲,讲述的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曾经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

  • 首届青少年中华古诗词创作大赛少年组入围作品公布

    “心系祖国圆梦中华”首届青少年中华古诗词创作大赛少年组入围作品 注:入围作品并不是最终获奖作品,但最终获奖作品将全部由评委在入围作品中进行评选产生。大赛最终获奖结果及获奖排名名单将

  •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敦

  •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