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郭孝恪,许州阳翟人也,少有志节”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23:43阅读:270
郭孝恪,许州阳翟人也,少有志节。隋末,率乡曲数百人附于李密,密大悦之,谓曰:“昔称汝颍多奇士,故非谬也。”令与徐勣守黎阳。后密败,勣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令与徐勣经营武牢已东。其后,窦建德率众来援王世充,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太宗曰:“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太宗然其计。及破建德,平世充,太宗于洛阳置酒高会诸将曰:“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皆出诸人之右也。”
贞观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其地高昌旧都,士流与流配及镇兵杂处,又限以沙碛,与中国隔绝。孝恪推诚抚御,大获其欢心。俄又以孝恪为昆丘道副大总管以讨龟兹,破其都城。龟兹国相那利率众遁逃。孝恪以城外未宾,乃出营于外,有龟兹人来谓孝恪曰:“那利为相,人心素归,今亡在野,必思为变。城中之人,颇有异志,公宜备之。”孝恪不以为虞。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城中人复应那利,攻孝恪。孝恪力战而入,至其王所居,旋复出,战于城门,中流矢而死,孝恪子待诏亦同死于阵。贼竟退走,将军曹继叔复拔其城。太宗闻之,初责孝恪不加警备,以致颠覆;后又怜之,为其家举哀。高宗即位,追赠安西都护、阳翟郡公,待诏赠游击将军,仍赙物三百段。孝恪性奢侈,仆妾器玩,务极鲜华,虽在军中,床帐完具。尝以遗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社尔一无所受。太宗闻之曰:“二将优劣之不同也。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B.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C.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D.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曲:古代居民组织的基层单位,引申为家乡、故里、乡亲、同乡等义。
    B.中国:有“中原地区”和“国都之中”两种含义,文中指代“国都之中”。
    C.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
    D.追赠:加封死者官职、勋位,主要有实物追赠和名称职位等精神追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孝恪少有志节。隋朝末年他率领乡曲数百人归附李密。李密失败后,徐勣派他入朝送金钱贿赂,被朝廷封为阳翟郡公,井被任命为宋州刺史。
    B.郭孝恪善于谋略。窦建德率众支援王世充,他向太宗建言献策,“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太宗采纳他的计策,打败了窦建德,平定了王世充。
    C.郭孝恪屡建功勋。任安西都护、西州刺史,于高昌旧都推诚抚慰,深得人心;任昆丘道副大总管讨伐龟兹,大破龟兹都城。
    D.郭孝俗生活奢侈。家中妻妾和仆从穿着光鲜,器具务求华贵;在外行军打仗,床帐也一应俱全。后来,郭孝恪把这些东西送给阿史那社尔,社尔拒不接受。
    1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5分)
    (2)二将优劣之不同也。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5分)

参考答案
10.B(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11.B(文中指中原)
12.A(“勣令孝恪入朝送款”送款非送钱财贿赂,款是上表表忠心)
13、(1)王世充日益困迫,力尽计穷,被俘获斩首的时刻,翘足可待。
(2)二将优劣是不同的。如今郭孝恪被寇虏所杀,可以説是咎由自取。

参考译文
郭孝恪,许州阳翟人,年轻时就有志向和气节。隋朝末年,他率领乡里数百人投奔李密,李密非常高兴,对他説:“过去人称汝、颍一带奇士多,果然不错。”让他和徐勣防守黎阳。后来李密失败,徐勣派郭孝恪入朝送表投诚,被封爲阳翟郡公,拜授宋州刺史,命他和徐勣筹划谋取武牢关以东的地区,攻占的州县,委托他们自行任用官吏。后来,宝建德率军来援助王世充,郭孝恪在青城宫向太宗献计説:“王世充日益困迫,力尽计穷,被俘获斩首的时刻,翘足可待。窦建德远来助恶,粮运断絶,这是上天让他败亡之时。请坚守武牢关,驻军氾水,随机应变,就可轻而易举地彻底消灭他。”太宗赞同他的计策。等打败窦建德、平定王世充以后,太宗在洛阳设酒宴大会众将説:“郭孝恪谋划的活捉窦建德的计策,王长先在龙门截夺敌粮的战功,都高于衆人之上。”
贞观十六年,多次加官后爲金紫光禄大夫,任安西都护、西州刺史。此地是高昌的旧都,文士和流配的罪犯及镇兵杂居,加上有沙漠的险阻,和中原隔絶,郭孝恪以诚相待安抚治理,很受众人的拥戴。不久又任命郭孝恪爲崑丘道副大总管讨伐龟兹,攻破龟兹都城,郭孝恪亲自留守在那里,其余的军队分道进攻,龟兹国相那利率众逃跑。郭孝恪因爲城外还没有归服,就出城扎营,有个龟兹人来对郭孝恪説:“那利担任国相,人心一向归服,如今他逃亡在外,定要设法制造变乱。城里的人们,很多都暗怀异志,公应该加以防备。”郭孝恪没有放在心上。那利等果然率领一万多名部众,暗中和城内投降的胡人约定襄应外合。郭孝恪疏于警戒和侦察,贼军将要进城时擂鼓呐喊,郭孝恪这才察觉,于是率部下一千多人入城,与贼混战。城中的胡人又响应那利,攻打郭孝恪。郭孝恪奋力杀入城里,打到龟兹王的住地,很快又衝杀出来,在城门处交战,身中流矢而死,郭孝恪之子郭待诏也同时战死在阵上。贼寇后来退走,将军曹继叔再次攻占龟兹都城。太宗听到此事,先是怪罪郭孝恪不加警备,以致败亡;后来又怜惜他,替他家举行丧礼。髙宗即位,追赠他爲安西都护、阳翟郡公,追赠郭待诏游击将军,并赐给助丧绢帛三百段。郭孝恪性喜奢侈,仆人侍妾和器用珍玩,定要极端鲜丽豪华,即使在军中,床和帐也很完备。曾经送礼物给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社尔一无所受,太宗听到后説:“二将优劣是不同的。如今郭孝恪被寇虏所杀,可以説是咎由自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乐毅报燕王书

    乐毅报燕王书 出处:《战国策》作者:刘向 【原文】 臣不佞(1),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2),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歌出处、作者、赏析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 作品赏析:

  • 五人墓碑记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五人墓碑记作者:张溥 原文 五人墓碑记(1)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4);且立石于其墓之

  • 甲午战争前后的张之洞 战败之后痛定思痛大练新军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赴日谈判而处处受挫,心急如焚的张之洞为此“三次电奏,力阻和议”,并主张与日本彻底决裂,重新再战。《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痛斥李鸿章妥协卖国,竟而要求清廷对其“

  • 李白《上留田》全诗翻译赏析: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上留田 李白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 韩愈《答崔立之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答崔立之书① 斯立足下: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至于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 仆始年十六七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

  • 移动公司在中国哪座城市覆盖面最广? 答案:通化

    脑筋急转题目:移动公司在中国哪座城市覆盖面最广? 脑筋急转解析:吉林通化,因为整座城市都在通话中。 脑筋急转弯答案:通化

  •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全诗赏析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品赏析【注释】:①耘田--除掉稻田的杂草。绩麻--搓麻线。②各当家--各人有自己的活干。③未解--不懂得,不会。供--做,从事。④傍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翻译赏析

    南望王师又一年的上一句为遗民泪尽胡尘里及全诗意思赏析“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陆游年代:宋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

  • 《宋书·朱修之列传》“朱修之,字恭祖”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