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③迨:等到。④倍:“倍”通“背”。
9.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咏 其 文 思 其 义 所 得 多 矣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11.读了这则故事,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不少于两条)(2分)
参考答案
9.咏其文/ 思其义/ 所得多矣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画对一处得1分。
10. 司马温公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11. 示例:①要精益求精,要学就学好,不半途而废,要刻苦勤奋。②我明白了读书的好方法,那就是:“书不可不成诵”、要“咏其文、思其义”。③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水平差要多努力。④要学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浪费时间。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答对一条得1分,答对两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得到的收获也就多了!”
-
韩愈《送高阳齐啤下第序》“古之所谓公无私者”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古之所谓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其下之视上也,亦惟视其举黜之当否,不以亲疏远迩疑乎其上之人。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
-
洛阳女儿行 作者:王维年代:唐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
周顗①字伯仁,少有重名,神彩秀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顗,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
-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
-
《师说》(唐)韩愈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
人兽之间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
-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
-
弟自幼闻海上采珊瑚[1]者,其先必深信此海当有珊瑚,则预沉铁网其下。凡若干年,以俟珊瑚新枝渐长过网,而后乃会集众尽力,举网过海,而珊瑚遂毕举也。 唐律诗一二[2],正犹是矣。凡遇一题,不论大小,其犹海
-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
-
语义说明: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 使用类别:用在「传抄讹误」的表述上。 鲁鱼亥豕造句:01现今媒体追求快速报导的结果,往往致使鲁鱼亥豕的错误层出不穷。 02中国文字颇多笔画近似,因而在书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