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岐设备严。贼党张雄飞将南渡,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乃却。巡抚宋一鹤上其功。副将张一龙善驭兵,文岐重之。尝共宿帐中,军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坚卧不出。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杨富既久镇蕲,一鹤复遣参将毛显文至,不相得,兵民汹汹。文岐会二将,以杯酒释之,始无患。
十五年,左良玉溃兵南下大掠。文岐立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会擢督粮参政当行,文岐叹曰:“吾为天子守孤城二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明年大举兵来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献忠闻其名,不杀,系之后营。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文岐密谓曰:“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贼可歼也。”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以柳圈为信。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将死,语人曰:“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今事不成,天也。”含笑而死,时文岐陷贼中已七十余日矣。事闻,赠太仆卿。
【注】①大纛: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 。
(节选自《明史》)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景文甚倚之 倚:倚重
B.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 固:坚定的
C.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 系:联系
D.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 阴:暗地里
5.下列对原文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B.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C.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D.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文歧作战勇武。当贼寇在江北一带作乱时,文歧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在黄州知府任上,与敌军的交战中射杀了敌军的前锋一只虎,最后夺得敌军大旗而还。
B.许文歧驻守蕲州期间,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聚焦于蕲州、黄州一带,许文歧严密防备。后来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歧用计迫使贼党放弃这次计划。
C.许文歧善于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久镇蕲州的杨富与新到的参将毛显文不和,弄得兵民不安,文歧在宴会中消除了两人的矛盾。
D.许文歧忠于朝廷。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许多人没有固守阵地的想法,许文歧仍要坚守;他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5分)
(2)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5分)
参考答案
4、C,系,系狱,被关押。
5、B.
6、D,“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有误。原文“献忠闻其名,不杀”中表明许文歧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张献忠敬重他的盛名,而他立志消灭叛贼是他没有自杀的原因。
7、(1)狱中有被判处重刑的七人,(文岐)放(他们)回去省亲(探望亲人),(给他们)规定回狱时间,(这七人)都按照约定时间回来了,于是文岐请求上级官员宽恕他们的罪行。(得分点:“省”、“克期”、“就狱”、“贷”各1分,全句通达晓畅得体1分。)
(2)(于是)安排(或令、或让)妻子送母亲返乡,发檄文令杨富、毛显文出兵在城外驻扎,做好坚守阵地的准备。(得分点:“奉”、“檄”、“出屯近郊”、“为……计”各1分,全句通达晓畅得体1分。)
【参考译文】
许文岐,字我西,浙江仁和人。祖父许子良,曾为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亲许联枢,曾任广西左参政。文岐是崇祯七年( 1634 )的进士。曾担任南京职方郎中一职。贼寇在江北一带大肆作乱,许文岐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景文十分倚重他。许文歧后调任黄州知府,(在与乱军交战中)曾射杀敌军前锋一只虎,夺大旗而归。狱中有被判处重刑的七人,(文岐)放(他们)回去省亲(或探望亲人),(给他们)规定回狱时间,(这七人)都按照约定时间回来了,于是文岐请求上级官员宽恕他们的罪行。
崇祯十三年( 1640 ) ,许文歧被调任下江防道副使,驻守蕲州。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部聚集在蕲州、 黄州一带,文岐严密防备。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岐命游击将军杨富去烧毁贼党船只,贼党才退却。巡抚宋一鹤将文岐这次的军功上报给朝廷。副将张一龙善用兵,文岐很器重他。(两人)曾共宿一帐中,半夜军中大声喧闹,文岐说:“这是奸人想乘夜逃跑。” 他坚持卧床不动。第二天天刚亮,有一百多叛兵夺门逃跑,张一龙将他们全部追捕杀掉,全军肃然。杨富本已长期镇守蕲州,一鹤又派参将毛显文前去,杨毛二人不和,(致使)兵民不安。文岐召见二位将军,于宴会上用一杯酒消除了二人的矛盾,才没有了隐患。
崇祯十五年(1642) ,左良玉的败兵南下准备大肆劫掠百姓。文岐在江口立马等待,溃兵不敢侵犯。这时,形势一天天危急,士兵没有坚定的意志,恰好此时许文岐已升为督粮参政,正要启程赴任,见此情形不禁叹息说: “我为天子驻守这座孤城已经两年,其职责应死守疆土,如今形势危急,我怎么能离开?” (于是)安排(或令、或让)妻子送母亲返乡,发檄文令杨富、毛显文出兵在城外驻扎,做好坚守阵地的准备。不久,荆王府的将校郝承忠暗中与张献忠勾结。第二年,(贼寇)发兵大举进攻蕲州,许文岐发火炮击毙敌军很多人。夜晚即将过去一半,大雪下了一尺多厚,敌军攻下西门进城了,文岐与敌军进行了巷战。越下越大,炮弹不能发出,于是文岐被俘虏了。献忠久闻文岐之名,当时没有杀他,而将他关押在后营。与他同被关押在后营的还有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文岐秘密地对他们说: “我看贼寇营中大多是乌合之众,数万兵卒都是被俘良民,若将大的道义告诉他们,大家同心协力,贼寇就可以被消灭了。”于是许文歧暗中联系众人,约定四月起兵,以柳圈为信号。这密谋被泄露了,献忠进行搜索,果然搜到了柳圈,捆住文岐要将其斩首。许文岐将要被杀的时候,对别人说:“我当时没有自杀的原因,是我立志要消灭贼寇。如今事情没有成功,这是天意啊!”于是他满脸含笑地死了。这时距文岐被捕已经七十多天了。此事让朝廷知道后,(皇上)追赠文岐太仆寺卿。
-
语义说明:本指作战时不排斥以欺诈的方法来取胜。后亦比喻做事为了达到目的,不排斥使用诡诈的手段。 使用类别用在「计策奸巧」的表述上。 兵不厌诈造句: 01、你没听过兵不厌诈吗?不如此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品赏析【注解】: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3、却话:重头谈起。【韵译】:你问我回家的
-
廉颇蔺相如列传 〔西汉〕司马迁 【题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是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兼及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这里选的是原传的前一部分,集中记叙了“完璧归赵”、ldq
-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8、运筹
-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为作者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
-
语义说明:形容志气高远。 使用类别:用在「志向远大」的表述上。 壮志凌云造句:01没想到当年壮志凌云的他,今日竟然变得如此萎靡不振。 02初出社会的新鲜人,哪一个不是壮志凌云地想要出人头地。 03你一
-
富人之子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①。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②多能,岂有不
-
梦见混水,五行主水,得此梦壬水之象征,财运多有顺遂之事,与他人间荣辱与共,事业通达,凡事应谨慎以待,不可自作主张,冬天梦之吉利,秋天梦之不吉利。
-
【翻箱倒柜解释】反转箱子,倾倒柜子。形容到处彻底搜寻、查找。也比喻毫无保留地发表意见。也作“翻箱倒笼”、“翻箱倒柜”。箧:小箱子。 【翻箱倒柜造句】 ①小明在家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那本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