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1 23:00:30阅读:123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 ‘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 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阿:偏袒
B.寡人将谁属国?                 属:托付
C.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           比:比较
D.丑不若黄帝                     丑:以……为羞愧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万物皆被其泽                   而莫知其所由始
B.公则天下平矣                   故老聃则至公矣
C.孔子闻之曰                     老聃闻之曰
D.其于国也,有不闻也             寡人之于国也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周公曰:“利而无利也。”
周公说:“(为政时)要首先考虑利人而不要首先考虑利己。”
B.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
天地大公无私啊,生育万物却不把万物作为自己的子女,成就万物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
C.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
隰朋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追慕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
D.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
做大官的人,不愿观察小事情,不想要小智慧。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为,三皇五帝等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之所以能使天下太平,是因为他们首先做到了公正无私。
B.文章以周公训诫伯禽“利而勿利也”和管仲临终举荐隰朋相齐为例,阐明了治天下必先公的观点。
C.对荆人遗弓而不肯索,孔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应去其“荆”,老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应去其“人”。
D.管仲素善鲍叔牙,但他并不同意在自己病故以后由鲍叔牙继任相齐,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公正无私。
10.文章中说“大匠不斫,大庖不豆”,意思是“大工匠不亲自操斧弄凿,大厨师不亲自摆弄锅碗瓢盆”。这概括了为相做大官的道理,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概括的领悟。
【参考答案】:
6.C(比,亲近)
7.D(均为介词,“对于”。A选项二者词性相同均为代词,但意义不同,前者为“天地的”,做定语;后者为“这些恩泽、利益”,做兼语。B选项二者词性相同均为连词,但意义不同,前者表顺承,可译为“就”;后者用在判断句中主语之后、谓语之前,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C选项二者词性相同均为代词,但意义不同,前者代“荆人的话”;后者代“孔子的话”)
8.D(做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在小的智慧上做文章)
9.C(老子认为真正出以公心,不仅应去其“荆”,还应去其“人”)
【参考译文】:
从前,圣王治理天下,一定首先做到公正无私,公正无私天下就太平了。天下太平是从公正无私中得到的。
我曾经试着考察古代的记载,发现取得天下的人很多。他们取得天下凭借的是公正无私,而他们失去天下一定是因为偏私。大凡君主的确立,都是出于公正的目的。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阴阳协和,不只使某一类东西生长;及时的雨露,不偏私某一种事物;万千百姓的君主,不偏袒某一个人。
伯禽将前往鲁国赴任,向周公请教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时要首先考虑利人而不要首先考虑利己。”楚国有一个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楚国人捡到了,又何必找它呢?”孔子听到楚国人的话,说:“去掉那‘荆’就合适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那‘人’就合适了。”所以说老聃是最公正无私的。天地大公无私,生育了万物却不把万物作为自己的子女,成就了万物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恩泽和利益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啊。
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前去问候他,说;“仲父的病啊,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了,我将把国事托付给谁呢?”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足以知道把国事托付给谁,如今我重病在身命在旦夕,还能说什么呢?”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教我。”管仲恭敬地答应,说:“您想让谁担任相国呢?”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管仲回答说:“不可以。我了解鲍叔牙,鲍叔牙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不和人家亲近;一旦听到人家的过错,一辈子也忘不了。”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还可以吧?”管仲回答说:“隰朋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追慕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劝勉不止。常常以自己不如黄帝为羞愧,对不如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政事,分外的不去了解;他对于用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还是合适的。”
相国,是大官。做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要注意总体设计,而不必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必亲自摆弄锅碗瓢盆;大勇士重在指挥作战,而不必亲自临阵打斗;正大的军队只在征讨无道叛逆,而不会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的爱憎,重用管仲因而成为五霸之首;逞私心偏袒所宠爱的人,任用竖刁以致死后无人殓尸安葬。人在年轻时愚蒙,年长后智慧。与其智慧而被私心役使,不如愚蒙而拥有公心。天天醉醺醺的却要整饬丧纪,自私自利却要树立公正的风气,贪婪暴戾却想称王天下,即使是虞舜也不能做到啊。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什么时候会发现自己说过的话很值钱? 答案:交话费的时候

    什么时候会发现自己说过的话很值钱? 答案:交话费的时候

  • 描写正月的歇后语大全 【正月十五的走马灯】—反复无常

    【正月十五赶庙会】——随大流 【正月十五才拜年】——晚了半月 【正月十五放烟火】——好景不长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月 【正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

  • 《宋定伯捉鬼》原文与翻译

    宋定伯捉鬼《宋定伯捉鬼》选自《搜神记》,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这则古代著名的不怕鬼的故事讲述的是宋定伯和一只鬼斗智斗勇的故事,他最终用人类的智能和勇气征服了鬼。故事告诉人们,人用自己的胆量和智

  •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崔道融《溪上遇雨》赏析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睛。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翻译: 我独自坐在山间的岩石上,看见前面浓密的乌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

  • 柳宗元《柳州峒氓》全诗赏析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 平起平坐造句八则

    【平起平坐解释】原指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可以平等地起来和坐下。现也比喻地位和权力相等,不分上下。平:没有高低,同样。 【平起平坐造句】 ①校长对待我们这些新老师就如面对平起平坐的同事,和蔼可

  •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翻译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出自唐代李白的《游洞庭湖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 梦见别墅

    梦见别墅是什么意思梦见别墅,预示着你的事业顺利,万事如意,生活美满。梦见住进新别墅,预示近期的运势很不错,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正在做的事情或是想要做的事情都会顺利成功。男人梦见住进新别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