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子厚风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原文】
其诏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①。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②。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③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节选自唐 韩愈《韩昌黎文集·柳子厚墓志铭》
【注释】①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②连州:今广东连县一带。③比:类,之类。
【参考译文】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被召回京城,又再贬为柳州刺史。这时候,中山人刘禹锡(字梦得)也在遣放之列,必须前往播州。子厚流着眼泪说道:“播州不适宜人居住,而梦得有母亲健在,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况且也决没有让母子同赴贬所的道理。”准备向朝廷上疏请求,愿以柳州更换播州,即使因此再次获罪,虽死无遗憾。此时正好又有人将梦得的事报告了朝廷,梦得于是改为连州刺史。呜呼!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当今的人们平日里互相敬慕爱悦,相邀饮宴,追逐游戏,强颜欢笑以示谦卑友好,握手发誓以见肝胆相照,指天画日,痛哭流涕,表示死也不会背弃朋友,似乎像真的一样可信。然而一旦碰上小的利害冲突,哪怕只有毛发一般细微,也会反目相向,装出从来不认识的样子。你已落入陷阱,他不但不伸手援救,反而乘机排挤,往下扔石头,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这种事情恐怕连禽兽和异族都不忍心去做,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当他们听到子厚的为人风度,也应该感到稍许有些惭愧吧。
【阅读训练】
1.解释
(1)遣:贬谪,放逐 (2)诣:到……去 (3)梳:给皇帝的上书 (4)易:换
(5)刺:担任……刺史 (6)平居:平时 (7)临:面对 (8)少:稍微
2.翻译
(1)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没什么话可以用来禀报母亲的。
(2)士穷乃见节义。
读书人到了处境困窘时才显现他的节操与道义。
3.对“虽重得罪,死不恨”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重重地得罪皇上,但至死也没遗憾。
B.即使再一次得罪皇上,但至死也无怨恨。
C.即使再一次得罪皇上,至死也不感到遗憾。
D.即使大大地得罪皇上,但至死也不怨恨。
C(“重”,再一次;“恨”,遗憾)
4.成语“________”的出典就在本段文字中。(落井下石)
5.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目的是突出什么?
对比;柳子厚的节义、风范
-
成基命,字靖之,大名人,后避宣宗讳,以字行。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司经局洗马,署国子监司业事。天启元年,疏请幸学不先白政府。执政者不悦,令以原官还局,遂请告归。寻起少詹事。六年,魏
-
生查子·元夕 〔南宋〕朱淑真/注:此词也有人列为欧阳修作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词
-
一、 语义说明: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数。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平庸拙劣」的表述上。 滥竽充数造句:01不怕你笑,我们团裡滥竽充数者大有人在。 02有些人就是靠关係在公司裡滥竽充数,混日
-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贤之,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岁
-
摸鱼儿 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 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无人独舞。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
时穷节乃见出自文天祥 的《正气歌》 【解释】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 原文 作者: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
-
《金瓶梅》这部书的书名就充满了强烈的女性色彩,所谓金瓶梅就是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是分别取自三人名字中的一个字组合而成的,《红楼梦》的女性视角就更为明显了。
-
脑筋急转弯题目:当你的女友向你要天上的星星怎么办? 脑筋急转弯解析:一拳打的她眼冒金星,你就能满足她的愿望了。 脑筋急转弯答案:给她一拳
-
语义说明:形容机会十分难得,稍纵即逝。 使用类别:用在「时机难得」的表述上。 千载一时造句:01你如果不努力,就算遇到千载一时的机会也无济于事。 02这个千载一时的天文奇观只持续一分鐘,看得大家目不转
-
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祖勔,宋司空忠昭公。父悛,齐太常敬子。孺幼聪敏,七岁能属文。年十四,居父丧,毁瘠骨立,宗党咸异之。服阕,叔父瑱为义兴郡,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客曰:&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