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牙寺翻译、注释、赏析和鉴赏(李白)
乌牙寺全文:
夜宿乌牙寺,举手扪星辰。
不取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乌牙寺全文翻译:
晚上在乌牙山睡觉,抬起手就可以接触到星空。
不敢大声说话,怕惊到在天上的人。
乌牙寺字词句解释:
南山又名乌牙山,亦名南乌崖。山上建有峰顶寺,又名灵峰寺,是圆证祖师手建的说法道场。圆证祖师生于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俗姓陈,中山人。幼年酷爱儒学,其父时为州衙官吏,有一次遇见云游的和尚来到府门,便留其住宿供施。和尚在府讲经说法,师听道入神,故而放弃儒学来研修佛经。师往白磁山,礼智幽为师受教,后遇荷泽禅师得法,隐乌牙山。山中多巨蛇,自师居此山后,二物潜踪。《黄梅县志》光绪二年版载:"圆证祖师即普庵祖师,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赐号圆证,得法于荷泽,泽得法于六祖。建寺南山,塔在虎首山,去寺百步,遇旱求雨辄应。"圆证祖师有两个著名徒弟,据《传法正宗记》载:"乌牙山圆证禅师,其所出法嗣二人:一曰吴头陀者;一曰四面山法智者。"同时,在《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黄梅乌牙山圆证祖师"一文里亦记载法嗣之事。
乌牙寺全文拼音版注释:
yè sù wū yá sì , jǔ shǒu mén xīng chén 。
夜宿乌牙寺,举手扪星辰。
bù qǔ gāo shēng yǔ ,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
不取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乌牙寺赏析(鉴赏):
《乌牙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词之一。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唐代诗人李白曾来黄梅游览,拜谒过南山灵峰寺并亲笔题诗于僧舍。北宋王得臣在《尘史》中载:"南丰曾阜(字)子山,尝宰蕲之黄梅,数十里有乌牙山甚高,而上有僧舍,堂宇宏壮,梁间见小诗曰李太白也。'夜宿乌牙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布衣李白。'"由此可见,李白不仅是到过黄梅县,而且到过南山并且在寺中题了诗,留下"布衣李白"的字迹。只不过这首诗与蔡山江心寺所传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雷同之嫌。
据光绪二年出版的《黄梅县志》载:"曾阜,字子山,江西南丰人,巩之从兄弟。当为黄梅令,政绩无考。宋赵令畤(后改名赵德麟)《侯鲭录》云:梅有峰顶寺,去城百余里,在乱山群峰间,人迹所不到。阜,按田偶至其上,梁间小榜尘滓暋晦,乃李白所题诗,其字亦豪放可爱。诗云:'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县志记载的资料内容与王得臣著的《尘史》是基本吻合。
在《李白诗全集》卷二十五(补遗)里,载有李白《题峰顶寺》诗:"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词大全》亦有此诗。由此可知,李白生前确实到过黄梅,亲笔题诗可成定论。
-
文言文阅读《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
-
高中语文文言文训练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附答案 赵葵,字南仲。绍定六年十一月,诏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入对,帝曰: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阵又能率先士卒,捐身报国,此尤儒臣
-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名篇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春秋时期。关于《大学》的作者,《礼记》并无说明,朱熹认为首章“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rdqu
-
原文赏析: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拼音解读:gǔ tái yáo luò hòu ,qiū rì wàng xiān
-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作品赏析【注释】:言:发语词,无意义。黄花川:今陕西凤
-
高山流水原文注音版 高gāo山shān流liú水shuǐ 伯bó牙yá子zi鼓gǔ琴qín , 其qí友yǒu钟zhōng子zǐ期qī听tīng之zhī , 方fāng鼓gǔ而ér志zhì在zài太t
-
慈眉善目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慈眉善目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慈眉善目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晶光荧荧是关于描写水的词语.晶光荧荧晶光荧荧的拼音:jing guang ying ying
-
料他父亲也无钱还我,我一心要娶他做浑家可不好?我着人请刘道姑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
料他父亲也无钱还我,我一心要娶他做浑家可不好?我着人请刘道姑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玉清庵错送鸳鸯被》 楔子(冲末扮李府尹引从人上,诗云)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尽少年心。等闲
-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译文]池塘里浮动着点点青苔,绿叶下传来黄莺的叫声。暮春天气,白昼渐渐延长,纷飞的柳絮轻轻飘荡在空中。 [出典]北宋晏殊《破阵子》 注: